1.等价类划分法
1)概念
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典型的、重要的黑盒测试方法。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所有的输入数据,对于揭露软件中的错误是等效的。也就是说,如果输入域中一个数据不能导致问题发生,那么其他数据也不太可能导致问题发生。
有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就是程序规格说明有意义,合理的输入数据;
比如用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系统就是有效等价类。
无效等价类:
无效等价类就是程序规格说明无意义,不合理的输入数据;
比如用不存在的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系统就是无效等价类。
2)设计原则
①划分有效等价类和午觉等价类,为每一个等价类规定唯一的编号
②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数据,使其尽可能多的覆盖尚未被覆盖的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只要有效等价类被覆盖,用例写的越少越好。
③设计一个新的用例数据,使其仅仅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每一个无效等价类,都是一条用例。
2.边界值分析法
1)概念:
边界值分析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法的一种补充,边界值一般都是从等价类的边缘值去寻找。 思想:刚刚等于,刚刚小于,刚刚大于边界的值。
如果在边界值附近取的值不会对程序有影响,那么其他的值也不太会又影响。
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者输出的边界上,而不再输入范围的内部。
应用场景:如果需求规定了取值范围或规定了取值个数,可利用边界值进行测试。
2)设计原则(步骤)
①分析输入参数的类型:从测试规格中分析得到输入参数的类型。
②等价类划分(可选):对与输入等价类划分方法进行等价类的划分
③确定边界:运用域测试分析方法确定域范围的边界(上点,离点与内点)
④相关性分析:如果存在输入与,则需要运用因果图、判定表方法这些输入域边界值的组合情况进一步分析
⑤形成预测试:选择上点、离点、内点或这些点的组合形成测试项。
3.场景法
1)概念:
通过场景描述的业务流程(业务逻辑),也包括代码实现逻辑,设计用例来遍历场景(路径),验证软件系统功能的正确性。
注意:场景法的重点是测试流程,因此每个流程一个用例验证即可,流程测试没有问题不代表系统功能没有问题,还需要对单步的功能进行测试,只有单个功能点和流程测试,才算是充分的测试。
4.错误推测法(反推发)
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要素:经验、知识、直觉
如何使用
①列出程序所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
②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5.测试用例方法的选择
使用各种测试方法的综合策略
①首先进行等价类划分,主要是输入条件的划分,这是提高测试效率最有效的方法
②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边界值分析法,这种方法设计出的测试用例发现程序的错误的能力最强,不要穷举测试
③对错误推测法追加测试用例
④对照程序逻辑,检查已经设计出的测试用例的逻辑覆盖程度,如果没有达到覆盖标准,应当补充足够而参数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