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分析:扫描、攻击与防护策略
在网络安全领域,对各种攻击手段和防护策略的深入了解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网络扫描、操作系统指纹识别、ARP 中毒以及暴力攻击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网络扫描及其风险
某些扫描类型虽能识别运行服务的状态,但会产生大量流量。例如,一次扫描在 1.76 秒内就产生了 2024 个数据包。这种大量的流量容易被配置良好的入侵检测系统(IDS)或入侵防御系统(IPS)察觉,进而触发警报通知安全管理员。不过,Nmap 提供了可配置的开关,有助于应对此类情况。
操作系统指纹识别
了解目标机器的操作系统对于攻击和防御都具有重要意义。攻击者若知晓目标操作系统的类型、补丁级别和版本,就能更轻松地制定攻击策略,提高攻击成功率。
在 Kali 系统中有一些工具可用于识别目标操作系统,但并非 100%准确,不过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其原理是不同操作系统实现 TCP 栈的方式不同,通过分析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某些字段,如生存时间(TTL)、分段偏移和窗口大小等,并与已知数据库进行比对,就能推断出操作系统类型。例如,ping Windows 机器时,返回的 TTL 值通常为 128;而 ping Linux 机器时,TTL 值大多为 64。
指纹识别主要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类型:
- 主动指纹识别 :直接与目标系统交互,请求和响应在攻击者与目标之间直接传递。这种扫描方式危险且不隐蔽,但捕获的数据包能提供可与已知特征匹配的值,从而识别远程机器的操作系统。
- 被动指纹识别 :仅监听源自或发往目标的数据包,通过检查数据包中的值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