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回调函数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回调的思想是:

类A的a()方法调用类B的b()方法
类B的b()方法执行完毕主动调用类A的callback()方法
这样一种调用方式组成了上图,也就是一种双向的调用方式。

代码示例

接下来看一下回调的代码示例,代码模拟的是这样一种场景:老师问学生问题,学生思考完毕回答老师。

首先定义一个回调接口,只有一个方法tellAnswer(int answer),即学生思考完毕告诉老师答案:

/**
 * 回调接口,原文出处http://www.cnblogs.com/xrq730/p/6424471.html
 */
public interface Callback {

    public void tellAnswer(int answer);

}

定义一个老师对象,实现Callback接口:

/**
 * 老师对象,原文出处http://www.cnblogs.com/xrq730/p/6424471.html
 */
public class Teacher implements Callback {

    private Student student;

    public Teacher(Student student) {
        this.student = student;
    }

    public void askQuestion() {
        student.resolveQuestion(this);
    }

    @Override
    public void tellAnswer(int answer) {
        System.out.println("知道了,你的答案是" + answer);
    }

}

老师对象有两个public方法:

(1)回调接口tellAnswer(int answer),即学生回答完毕问题之后,老师要做的事情

(2)问问题方法askQuestion(),即向学生问问题

接着定义一个学生接口,学生当然是解决问题,但是接收一个Callback参数,这样学生就知道解决完毕问题向谁报告:

/**
 * 学生接口,原文出处http://www.cnblogs.com/xrq730/p/6424471.html
 */
public interface Student {

    public void resolveQuestion(Callback callback);

}

最后定义一个具体的学生叫Ricky:

/**
 * 一个名叫Ricky的同学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原文出处http://www.cnblogs.com/xrq730/p/6424471.html
 */
public class Ricky implements Stud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solveQuestion(Callback callback) {
        // 模拟解决问题
        try {
            Thread.sleep(3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回调,告诉老师作业写了多久
        callback.tellAnswer(3);
    }

}

在解决完毕问题之后,第16行向老师报告答案。

写一个测试类,比较简单:

/**
 * 回调测试,原文出处http://www.cnblogs.com/xrq730/p/6424471.html
 */
public class CallbackTest {

    @Test
    public void testCallback() {
        Student student = new Ricky();
        Teacher teacher = new Teacher(student);

        teacher.askQuestion();

    }

}

代码运行结果就一行:

知道了,你的答案是3
简单总结、分析一下这个例子就是:

(1)老师调用学生接口的方法resolveQuestion,向学生提问

(2)学生解决完毕问题之后调用老师的回调方法tellAnswer

这样一套流程,构成了一种双向调用的关系。

代码分析

分析一下上面的代码,上面的代码我这里做了两层的抽象:

(1)将老师进行抽象

将老师进行抽象之后,对于学生来说,就不需要关心到底是哪位老师询问我问题,只要我根据询问的问题,得出答案,然后告诉提问的老师就可以了,即使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对我学生而言都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2)将学生进行抽象

将学生进行抽象之后,对于老师这边来说就非常灵活,因为老师未必对一个学生进行提问,可能同时对Ricky、Jack、Lucy三个学生进行提问,这样就可以将成员变量Student改为List,这样在提问的时候遍历Student列表进行提问,然后得到每个学生的回答即可
这个例子是一个典型的体现接口作用的例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想到有些朋友可能不太明白接口的好处,不太明白接口好处的朋友可以重点看一下这个例子,多多理解。

总结起来,回调的核心就是回调方将本身即this传递给调用方,这样调用方就可以在调用完毕之后告诉回调方它想要知道的信息。回调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机制,至于具体如何实现,如何通过代码将回调实现得优雅、实现得可扩展性比较高,一看开发者的个人水平,二看开发者对业务的理解程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