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考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当年高考,全省排名一百二十左右,现在距离高考已经过去8年了。
我中学的物理成绩很棒,经常拿满分,高考的物理科目也同样是满分,理综285分的高分(总分是300分)。上大学以后,我给很多中学生补习过物理,很多家长问我,“对于物理,你有什么学习的技巧?”。先说结论,我觉得并不是因为自己掌握了什么独门技巧,更不是因为我多么天资聪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确实花了很多精力,专心地去学习了它。
有人说,你这不是扯废话吗?
这确实是一句彻彻底底的废话。可是我为什么不投入精力,好好学学那个成绩拉跨,考试经常上不了一百分的语文(满分150)?甚至后来读大学时候,为什么不好好投入精力,好好学那个经常挂科的数学?
时间一晃,我已经大学毕业四年了,回过头来看,其实我并不是学不会语文、数学。相反,我和正常人一样,完全可以学好这些科目。
我觉得最关键的原因是,我并没有在学习这些“劣势科目”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带给我的快乐,没有得到任何正反馈。
相反,物理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优越感,因为物理好,排名高,为了不断维持这份荣耀感,我自己不停地动脑筋、花费大量精力在这个让我快乐的学科上。
有个类似的故事,我有个高三火箭班的朋友,据他说,他成绩很差,有一次考试的时候,偷偷抄了前面成绩好学生的几个题,成绩突飞猛进。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成绩进步”,我这位朋友受到了家长、同学、老师的褒奖,于是他暗自下定决心,真正的开始努力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他受到的赞誉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自信,学习也更加的努力,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回过头来,我为什么上大学的时候,数学一塌糊涂。最大的原因在于,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好好跟上学习数学的脚步,而数学和物理的知识体系一样,也具有强烈的上下文特性。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有学好,后面面对很多模糊的概念,会非常吃力。我也不是没有努力过,每当我花费大量精力,想要打一场漂漂亮亮的“翻身仗”,最终平平无奇的成绩和排名,都让我的心理体验跌入谷底。在反复的负面情绪体验下,自己作为一个生物的本能,开始排斥学习数学。
所以毫无办法了吗?当然不是的!
我觉得,面对这些“劣势学科”,甚至经常不及格的学科,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是“放弃”。
我说的放弃,并不是放弃学习,而是你要暂时,彻底放弃“常规的自我评价体系”。你不能再通过成绩,通过排名,通过和同学的比较,来评价你自己在这门学科前的定位。你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学不好这门科目的人,大有人在。能读到这篇文章的你,已经非常非常优秀了。
你每多学习一个定理,每记住一个公式,每学习一种解题模型,都是相对昨天的你,一个巨大的超越,更是超越了千千万万和昨天的你一样,停滞不前的人。这样的心态非常重要,它甚至决定了你能不能在整个人生长河中,从一个个泥坑里爬出来,勇敢地向前走。
至于那个你曾经觉得无法战胜的学科,你要相信你可以,你也的确可以。
如果是英文语文这类上下文关联不大的学科,你投入精力努力学,你一定可以。至于成绩,本身就是螺旋上升式的,你会在一次次上下波动中,发现你在一点点稳步向前。
如果是物理数学这类上下文关联很大的学科,你一定要回过头来,把基础补好。你可以跟着网课,或者跟着补习老师,体系地重新学习一遍。你也可以遇到不懂的前置知识的时候,回过头来好好的弄清楚它。永远不要害怕问别人,永远不要害怕求助他人。就算他嘲笑了你,你所收获的东西,也远远比那不足一提的嘲笑重要。要多问老师同学,抓着不同的同学老师问(不要死揪一个人不放,所有人都是有耐心上限的)
工作也好,学习也好,“技巧”什么的,并不关键,最关键的是心态。
最后我想补充的是,我过去的成绩确实很棒,但我并不是一个稳定长期的佼佼者,更谈不上大家眼里的成功人士。讲这些,只是希望尽我绵薄之力,为各位仍处于学生时期的学生,为各位遇到学习困难的朋友,电亮一盏茫茫大海里,指向希望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