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需要写lua,回顾一下lua的知识点,做个小记录
lua性能相关
- setmetatable 设置 __mode = “kv”, 设置为weak table,
- 字符串 每次使用 x … “fsdfaf” 就生成一个新的字符串,最好存在table中然后使用table.concat
- for循环中的table、闭包 尽量移出来避免创建N个,减少创建
- 使用weak table来重用reuse,for循环时可以通过修改表的字段而不创建新表来重用旧表
- 创建table时可以指定大小,减少rehash.
- t = {true,true, true}直接创建容量为4的表,
- t={x=1,y=2,z=3}创建hash部分容量为4的表,避免表0–>1–>2–>4的3次rehash
- 使用local sin=math.sin来缓存,避免每次调用的函数查找开销
- 尽量避免动态编译代码
- 在if条件分支过多时,可以用table来改善
lock switch_tb = {} switch_tb[1] = function() --- xxxx end switch_tb[2] = function() --- xxxx end local fn = switch_tb[x] if fn then fn() end
lua与C++交互
- 由于lua通常用c编译,在遇到异常时,可能不会触发C++的try catch,导致析构函数可能不被调用,内存被泄露
可以将lua用c++方式编译 或 避免在调用lua_pcall的函数内定义栈上的类对象 - lua_call发生的错误,会传递到lua_call同层的空间中,如果lua_call由lua_pcall,pcall调用,则返回到调用点.如果lua_call在主函数中或上层没有异常处理,则调用lua_atpanic的函数,最后调用abort终止程序
lua
- 使用.和:的区别在于是否会自动传入参数self,:可以理解为C++成员函数,.可以理解为c++静态成员函数
- lua中__index方法主要配合元表使用
- 总结一下Lua查找一个表元素时的规则,其实就是如下3个步骤:
- 在表中查找,如果找到,返回该元素,找不到则继续
- 判断该表是否有元表,如果没有元表,返回nil,有元表则继续
- 判断元表有没有__index方法,如果__index方法为nil,则返回nil;如果__index方法是一个表,则重复1、2、3;如果__index方法是一个函数,则返回该函数的返回值
- 总结一下Lua查找一个表元素时的规则,其实就是如下3个步骤:
- table的sort函数如果a==5一定要返回false否则会产生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