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调度与语义数据处理:理论、实践与创新
1. 工业生产调度算法
在工业生产中,引入新的班次需要准备好一套完善的数据,如人力资源和物料交付时间等。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重新计算生产场景。
1.1 通用调度算法原则
我们的解决方案基于整体原则,即每个单元(工作站、生产线、工厂)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单元。在理想条件下,这些单元应能够按计划生产产品,无需外部帮助,并且不应将内部问题传播到外部。当必要时,问题可以被传播,但应尽可能在源头附近解决。调度遵循以下原则:
1. 计算每个工作站的局部最优解。
2. 仅使用本地资源。
3. 当没有其他解决方案时,传播问题。
4. 绝对必要时,与其他工作站进行协商。
这些原则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一种易于理解的启发式方法。它们能够解决问题,同时将生产重组的需求降至最低。调度可能无法找到全局最优解,但会找到一个可行的次优调度方案。
每个工作站由一个独立的软件单元——代理来表示。每个代理都有自己的内部调度引擎,用于优化自身的调度。代理会持续评估调度的质量,必要时会与其他代理协商问题。协商的需求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代理自身遇到问题(无法按时完成任务);二是代理有未使用的(人力)资源,可以提供给其他工作站。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其他工作站重新调整调度。
重新调整调度和从头开始调度是有区别的。从头开始调度适用于尚未开始生产的工作站,这种调度方式不考虑当前(已损坏)的调度,可以任意重新分配工作和人员。而重新调整调度则发生在当前(已损坏)的调度已经应用,生产已经开始,并且大幅重组任务会非常繁琐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调度器会遵循“最小变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