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成熟的茶叶按其大小分为大叶,中叶和小叶;大叶种茶含的茶多酚,咖啡因等物质较多(普洱茶),而中小叶种的茶叶含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较多,可制成高香茶叶(绿茶)。
我国有四大茶区:华南(红黑乌龙茶)--西南(地形土壤种类多,茶种较多)--江南(绿茶,花茶,乌龙茶)--江北(绿茶)
茶叶的制作过程:采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精制加工
我的理解就是:从茶树采摘新鲜的茶青(顶芽和旁边的1,2片叶子),然后拿去空旷的地方摆放一段时间,蒸发水分和增强酶的活性,以便更好地进行发酵过程,发酵过程生成各种有色物质形成不同种类的茶叶,然后进行杀青,利用高温把酶(蛋白质)杀死,抑制茶叶的氧化和进一步减少其中水分,接着进行揉捻使茶叶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片状,球状,条状,碎末状等),最后进行干燥,是茶叶的物质进行热反应,提高茶的香气。若有需要可以将合适的花混在一起制成花茶。
茶的主要成分:茶多酚(苦涩,活血杀菌防辐射)--氨基酸(甜)--咖啡碱(味苦,兴奋利尿)--维生素--氟化物(坚齿防蛀)--糖类
分类:
在中国按发酵过程的程度可以分为6种茶类:(发酵程度越少,即改变得越少,越接近原本,故茶叶呈现绿色,茶多酚较多)
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
在欧洲,对茶叶的区分相对于国内来说,就简单的多,他们把茶叶按商品特性分为红茶、乌龙茶、绿茶三大类。
在日本则是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的不同把茶叶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
采制的季节和地点:
一年能采制几次茶叶,因海拔高低、土壤状况、经济性需要而定,从六次到一次不等。春天采制的茶称为春茶,冬天采制的称为冬茶(或称冬片)。以台湾而言,春天最适宜采制不发酵茶与轻中发酵茶,夏天最适宜采制重发酵茶与全发酵茶,秋冬与春天相同,但品质略逊于春。
一般说来,春天是茶叶采制最重要的季节,但有时候冬天的部分发酵茶卖得比春茶还贵,这是因为冬茶产量较少,且香气常有极佳的表现之故。
高山出好茶:茶树是喜荫植物,“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概括了茶树对环境的要求,明确指出优质茶叶产于向阳山坡有树木荫蔽的生态环境。
春茶含氨基酸和维生素较多,滋味最为鲜爽(明前茶为江南江北茶区特有称呼,主要为绿茶及少量红茶)
夏茶含花青素和咖啡因和茶多酚较多,口感相对苦涩(普洱: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
秋茶滋味比较平和,其中铁观音不输于春茶(铁观音:春水秋香)
冬茶所含物质较多,茶香气浓烈且滋味醇厚,如(台湾乌龙茶,冬片)
茶叶的保存:
藏茶宜燥又宜凉,湿则味变而香失,热则味苦而色黄--------------罗廪《茶解》
零下温度更好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