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系统设计-中台系统设计系列(二)- 好中台的标准之复用原则

概述

供应链系统设计-中台系统设计系列(一)- 一看就懂的中台概述一文中,我们讨论了什么是中台,为什么需要中台等核心问题,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什么样的中台是一个好中台,好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之前对于中台的定义:

中台是将前台业务元素进行抽象后,将前台业务通用的元素能力,沉淀到中台,对于前台业务而言,如果将这部分能力交给中台,可以避免重复造轮子,本质上为了解决复杂业务的协同问题。

中台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技术或业务的概念或思想,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来看,可以用来指导我们解决系统协同设计的问题。

所以,我们从定义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衡量一个中台系统设计的好不好,是由这个中台服务的前台来决定的,中台本身其实没有所谓好与不好的标准。所以,一个中台的价值,是需要前台来进行显性化体现的。

这个就好比,我开了一家餐厅,评价菜品好不好吃,不是我自己说了算,而是顾客说了算是一个道理。因为之前就是说过,中台是为了前台而存在的,也是为了前台而生的。

所以问题就变成为了,用前台视角如何评价中台的好与不好的标准。

我们首先用餐厅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比如:我们开了一家餐厅,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提供红烧牛肉和麻婆豆腐两种。如下图所示:

对于餐厅而言,大家可以把红烧牛肉和麻婆豆腐看成餐厅的前台产品,由于新店开业,有优惠,所以顾客也想尝尝鲜,因此开业第一天,宾客满堂,其中牛肉和麻婆豆腐的口味普遍客户都表示非常满意,但是由于顾客太多了,就是等的时间太长了。

到后厨一看,原来之前备好的菜都已经使用完了,客户点了才之后,需要从买回来的菜里面进行摘菜、洗菜、切菜,最后炒菜后上菜。因此,比平常的时间慢了不止一倍。

因此,除了正常的备菜外,餐厅经理将切菜、洗菜和摘菜设置为一个切洗摘小组,如果一旦备菜不够了,需要这个切洗摘小组要根据需求将原材料加工为直接下锅的备用菜。如下图:

这样只要客户点菜后,如果备菜快不够,切洗摘小组就会快速的将原材料加工成为备菜,这样厨师用2-3分钟就可以炒菜完成,进行上菜,这样前台的上菜效率就大大的提高了。

切洗摘小组将原材加工备菜:牛肉块、土豆块、豆腐块、葱花。

由于餐厅味道好和上菜速度快,非常受到客户喜欢,因此,餐厅也是趁热打铁,又推出了一款新菜品:咸菜炖牛肉。因此,为了快速满足客户上菜,增加餐厅翻台率需要,切洗摘小组将原材加工备菜:牛肉块、土豆块、豆腐块、葱花、咸菜沫。而咸菜炖牛肉,是复用之前红烧牛肉的牛肉块。这样备菜只要多加一个咸菜沫即可。

新菜品:咸菜炖牛肉一经推出之后,顾客爱了。纷纷表示,最喜欢吃咸菜炖牛肉里面的咸菜,但是牛肉吃多了总感觉有点腻了。所以,建议餐厅可以推出咸菜炖豆腐,高汤可以用牛肉汤。

因此,餐厅听从了客户的建议,推出了高汤版本的咸菜炖豆腐,非常火爆。即使点的顾客非常多,但是上次时间一点也没有耽误,因此切洗摘小组将原材加工备菜:牛肉块、土豆块、豆腐块、葱花、咸菜沫。豆腐块和咸菜沫都是有的,所以厨师直接烹饪就可以了。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餐厅的前台业务为:点菜、炒菜和上菜和中台业务为:切洗摘加工为备菜。

为了提高前台炒菜的效率,将牛肉块、土豆块、豆腐块、葱花和咸菜加工为备用菜。这样就可以为前台的菜品进行复用。如下图所示:

通过案例,其实我们可以得出好中台的标准之一如下:

好中台标准之一:

前台通过复用中台能力,可以提高前台业务效率。

如何复用、如何提高前台业务效率

由以上好的标准,有许多关键词,例如:复用、业务效率、抽象、大幅提高业务效率等,炒菜我们都很清楚,菜备好之后,我们可以很快速进行炒制和烹饪就可以。但是对于系统设计来说,如何提高业务效率呢?

所以,我们回归正题,通过做菜的例子,对于我们系统设计有什么启发呢?复用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这个非常好了解。

就拿我们之前阿里业务的举例来说,阿里有淘宝业务、天猫业务、阿里健康业务,三个前台业务。这个就好比餐厅的三个菜品,一样的。在这个三个前台业务里面,我们通过共性的抽象,可以非常容易抽象出商品、库存、订单,这个是任何一个前台业务都需要依赖的基础数据。因此,我们把这个三个下沉到中台来进行建设。

如何提高前台效率,而且可能还是大幅提高,中台如何做呢?我们以商品信息维护进行举例。

一般前台业务操作人员,对于商品信息维护都是在做什么操作呢?

如果我们通过餐厅菜品的视角来看,对于商品信息维护进行分层来看,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我可以看到分为如下三层:

业务场景层:可以理解前台业务的诉求,不管是淘宝、天猫和阿里健康都需要对商品信息进行维护,都是具体的业务场景,一般都是由商业环境和公司战略决定的,也可以理解是公司推向市场的产品。

业务活动层面:可以理解业务需要执行的业务活动,例如:商品发布、商品新增、商品审核等,可以看看一个个为了达成业务结果需要进行的业务活动,不同的业务场景,涉及到的业务活动也可能不一样。

业务流程层:业务流程层,对于不同前台业务,每个业务活动的业务流程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商品审核,有的需要商品管理员审核,有需要采购经理审核,有的需要采购主管审核等等,不同的前台业务业务流程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第二层和第三层来存在的前台复用的可能性,因此,我们把第二层中每个小框中的统一叫做:业务能力。

2、第二层中“商品新增”,其实可以拆分成为不同的流程节点,而商品新增流程里面也是由多个流程节点组成,所以能力与能力之间是有层级的,不能再分的能力,我们称之为“原子能力”。

业务能力和原子能力,统一成为“能力”。

当然实际的业务中,可能业务场景层也可以进行分层,例如:在淘宝的业务场景中,可能分为,淘宝服饰商品信息维护、淘宝电子商品信息维护,这样是不是有可能的,做过跨行业的商品中心的开发的同学就会觉得非常有可能的。

其实在业务活动层面和业务流程层面是也是类似,因此,我们似乎慢慢的就开发演化了,变成为如下图所示:

我们可以把业务活动抽象为一个个的业务能力,直到这个业务能力不能分为止。

划分中台的边界

如果继续往下看,我们会发现,针对业务场景和业务能力进行分层之后,如何来定义那些业务能力属于前台,那些属于中台呢,这里就表现出了系统设计的复杂性,不想餐馆的菜品一样,一眼就可以识别加工到什么程度可以复用,但是系统设计面对的复杂万千的各种各样的业务。

对于中台边界的划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

对于系统边界的划分,我想是任何系统设计的都需要重要思考和权衡的。那到底如何进行划分呢?

是划分一级业务能力?还是二级业务能力?还是...,中台划分系统边界的标准是什么?

遇到这样的我一般有一个小技巧可以分享给大家,就是当我遇到困难无法抉择的时候,一般都会回头看看,想想我们做这个事情意义和初心是什么,只要想清楚了意义和初心,其实设计也是一样的,不要违背初心。

因此,我想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之前对于中台的定义:

中台是将前台业务元素进行抽象后,将前台业务通用的元素能力,沉淀到中台,对于前台业务而言,如果将这部分能力交给中台,可以避免重复造轮子,本质上为了解决复杂业务的协同问题。

中台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技术或业务的概念或思想,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来看,可以用来指导我们解决系统协同设计的问题。

从定义来看,中台非常核心的任务就是避免重复造轮子,让各个前台进行复用,从而提高前台业务效率。

那复用什么呢,看到这样大家应该就知道了,其实复用的就是能力的复用,业务能力和原子能力的复用。如果想清楚这个问题,其实就非常简单了,其实一个好的中台划分边界为:

因此,可能前台业务和业务中台的系统边界是如下图所示:

对于中台来说,一定是以复用原则为主进行划分,如果现在不能被多数前台复用,那就不要划分成为中台,等到需要复用的时候,在划分成为中台的系统边界。对于不同的业务场景来说,一级业务能力、二级业务能力..原子业务能力等等,有的可能在前台、有的可能在中台,划分原则就是复用原则。

这个非常重要,请大家牢记。如果按阿里的举个例子,可能就是成为如下: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

在前期业务发展阶段,由于业务不稳定,业务变化大,对于中台来说尽量保持“小中台大前台”,这样可以做到更多的复用,虽然复用层级比较低,但是复用原则可以从低到高,其实是符合“螺旋式上升 波浪式前进”的事物发展规律。因此,我们慢慢开始意识一个结论:

所谓的“大中台或小中台”,本质是指中台沉淀能力的分层,而中台所能沉淀能力的深度和宽度,取决于业务的发展情况及所带来的场景。

如何复用最大化

如何能够将中台所能沉淀能力的深度和宽度复用最大化呢?

我们假设来看看商品新增的一个业务场景,具体如下: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商品,新增商品时,填写的信息类型可能有区别。例如:服饰商品,在扩展信息里面独有的搭配信息和尺码信息,而电子产品在扩展信息里面独独有的芯片信息和配置信息。同样针对一个填写扩展商品的能力,不同的商品其实会有不同的扩展和实现。因此,我们知道业务能力是可以扩展的。

例如:填写商品扩展信息的能力是统一的,如果默认实现无法满足,可以进行扩展。看到这里大家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对的,类似与下图所示:

这个就是就是典型的SPI思想。这种思想也用在我们对于能力的扩展上,这样的能力实现就会更加灵活。

同时,除了对于能力本身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进行扩展外,对于新增商品流程本身来看,不同类型商品的流程也可能不一样,例如:虚拟商品和电子商品就不会一样。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以下结论:

服饰类商品新增信息,与虚拟商品新增信息的流程就存在差异,相对服务类商品,虚拟商品是没有产地信息和扩展信息的,因此,同样都是商品信息的新增,我们可以通过编排(通过流程引擎来实现),实现不同场景下的业务活动。

因此,由以上我们可以大致得出,对于业务前台系统和中台系统主要聚焦的一些职责:

业务前台系统:基于中台提供的能力,进行不同能力编排、集成、扩展,实现个性化的业务逻辑,及展现层,一般衡量指标为:业务支撑效率以及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的沉淀。

业务中台系统:基于复用原则,定义原子能力,针对可复用的能力进行开发,沉淀不同层级的业务能力,一般衡量指标为:复用性和稳定性。

写在最后话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一个好中台的标准:复用原则。通过对于能力复用的不断探讨,总结出了以下内容:

  1. 前台业务效率提升

    好的中台能够显著提高前台业务的效率,通过将前台业务中通用的元素能力沉淀到中台,避免重复造轮子,实现能力的复用。这种复用不仅减少了前台的工作量,也加快了业务响应速度和市场适应能力。
  2. 中台边界的合理划分

    中台的边界划分应基于业务发展情况和场景需求,以复用性为原则。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台可能需要保持“小中台大前台”的架构,以便实现更多的复用。随着业务的成熟和稳定,中台可以逐渐扩展,沉淀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业务能力。
  3. 业务能力和原子能力的复用

    中台的设计应当基于复用原则,将业务活动中可复用的部分抽象为业务能力,进一步细分为原子能力。这些能力的复用是中台系统设计的核心,它们可以跨越不同的前台业务场景,提供灵活、可扩展的服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