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施计划及总体设计报告 ( 大纲 )
一 引言
1、 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项目实施计划及总体设计报告的目的,并指出预期的读者 。
2、 背景
说明:
(1) 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
(2) 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
(3) 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3、 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
4、 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
(1) 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2) 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
(3) 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
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二 项目概述
1 、 工作内容
简要地说明在本项目的开发中须进行的各项主要工作。
2 、 主要参加人员
扼要说明参加本项目开发工作的主要人员的情况,包括他们的技术水平。
3 、 产品
(1) 程序
列出需移交给用户的程序的名称、所用的编程语言及存储程序的媒体形式,并通过引用有关文件,逐项说明其功能和能力。
(2) 文件
列出需移交给用户的每种文件的名称及内容要点。
(3) 非移交的产品
说明开发集体应向本单位交出但不必向用户移交的产品(文件甚至某些程序)。
4 、 验收标准
对于上述这些应交出的产品,逐项说明或引用资料说明验收标准。
5 、完成项目的最迟期限
三实施计划
1、 工作任务的分解与人员分工
对于项目开发中需完成的各项工作,从需求分析、设计、实现、直到测试等,按层次进行分解,指明每项任务的负责人和参加人员。
2、 进度
对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实现、测试、移交等工作,给出每项工作任务的预定开始日期、完成日期,规定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先后顺序以及表征每项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志性事件(即所谓 " 里程碑 " )。以以下形式进行阐明。
阶段 | 总体设计 | 详细设计 | 编码实现 | 测试 | 验收及移交 |
时间安排 | 1------4 | 5------17 | 17------24 | 25-------29 | 29-------31 |
3、 关键问题
逐项列出能够影响整个项目成败的关键问题、技术难点和风险,指出这些问题对项目的影响。
四 总体设计
1 、需求规定
说明对本系统的主要的输入输出项目、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包括:
(1) 系统功能。
(2) 系统性能
① 精度。
② 时间特性要求。
③ 可靠性。
④ 灵活性。
(3) 输入输出要求。
(4)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5) 故障处理要求。
(6) 其它专门要求。
2 、运行环境
简要地说明对本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支持环境)的规定。
(1) 设备。
列出运行该软件所需要的硬件设备。说明其中的新型设备及其专门功能。
(2) 支持软件。
列出支持软件,包括要用到的操作系统、编译(或汇编)程序、测试支持软件等。
(3) 接口。
说明该系统同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数据通信协议等。
(4) 控制。
说明控制该系统的运行的方法和控制信号,并说明这些控制信号的来源。
3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说明本系统的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尽量使用图表的形式。
4 、结构
给出系统结构总体框图(包括软件、硬件结构框图), 说明本系统的系统元素(各层模块、子程序、公用程序等)的划分,扼要说明每个系统元素的标识符和功能,分层次地给出各元素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5、 功能需求与系统模块的关系
如下的矩阵图说明各项功能需求的实现同各模块的分配关系:
| 系统模块 1 | 系统模块 2 | …… | 系统模块 m |
功能需求 1 | √ |
|
|
|
功能需求 2 |
| √ |
|
|
…… |
|
|
|
|
功能需求 n |
| √ |
| √ |
6、 人工处理过程
说明在本软件系统的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包含的人工处理过程(如果有的话)。
7、 尚未解决的问题
说明在概要设计过程中尚未解决而设计者认为在系统完成之前必须解决的各个问题。
五接口设计
4、 用户接口
说明将向用户提供的命令和它们的语法结构,以及相应的回答信息。
5、 外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同外界的所有接口的安排包括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本系统与各支持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
6、 内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之内的各个系统元素之间的接口的安排。
六运行设计
1、 运行模块组合
说明对系统施加不同的外界运行控制时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运行模块组合,说明每种运行所历经的内部模块和支持软件。
2、 运行控制
说明每一种外界的运行控制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步骤。
3、 运行时间
说明每种运行模块组合将占用各种资源的时间。
七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不涉及软件设计可不包含。
1、 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的名称、标识符以及它们之中每个数据项、记录、文卷和系的标识、定义、长度及它们之间的层次的或表格的相互关系。
2、 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中的每个数据项的存储要求,访问方法、存取单位、存取的物理关系(索引、设备、存储区域)、设计考虑和保密条件。
3、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说明各个数据结构与访问这些数据结构的各个程序之间的对应关系:
| 程序 1 | 程序 2 | …… | 程序 m |
数据结构 1 | √ |
|
|
|
数据结构 2 | √ | √ |
|
|
…… |
|
|
|
|
数据结构 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