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总结
1、计算机单位:
位 bit 1bit=1位
位是计算机中表示信息的最小单位,表示二进制数中的1位;
字节 Byte
字节时计算机中进行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
1 Byte = 8 bit;
1 KB = 1024 Byte = 2^10 Byte;
1 MB = 1024 KB = 2^20 Byte ;
1 GB = 1024 MB = 2^30 Byte;
1 TB = 1024 GB = 2^40 Byte;
2、在PDU中,传输层和网络层的标记单位分别是数据段、数据包
PDU:协议数据单元,是指层次之间传递的数据单位
应用层——消息、报文(message)
传输层——数据段(segment)
网络层——分组、数据包(packet)
链路层——帧(frame)
物理层——比特流(bit)
3、路由器收到的IP报文道的TTL值为1时,路由器会丢弃该数据包或者可能会向发送者发送一份路由TTL超时的报文。
TTL(生存时间)当TTL值为0时该数据包直接被丢弃
4、在OSI七层参考模型中,传输层使用端口号作为地址
可总结为:三层IP二层Mac
5、MTU:最大传输单元,默认值为1500Byte,是数据链路蹭的概念。
MTU其实就是在每一个节点的管控值,只要是大于这个值的数据帧,要么选择分片,要么直接丢弃。
6、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采用点分十进制方式来表示,而MAC地址表通常采用点分十六进制表示,长度为48位6字节
7、IP地址分为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公有地址:具有全球唯一性,私网地址:不具有全球唯一性。
IP地址分类:
A类地址范围:1.0.0.0 - 126.255.255.255,其中0和127作为特殊地址。
B类地址范围:128.0.0.0 - 191.255.255.255。
C类地址范围:192.0.0.0 - 223.255.255.255。
D类地址用于组播(也称为多播)的地址,无子网掩码
E类地址范围:240.0.0.0 - 255.255.255.255。
其中240.0.0.0-255.255.255.254作为保留地址,主要用于Internet试验和开发,255.255.255.255作为广播地址。
私网IP地址
•A类:10.0.0.0/8保留了1个A类网络。
•B类:172.16.0.0/16~172.31.0.0/16,保留了16个B类网络。
•C类:192.168.0.0/24~192.168.255.0/24,保留了256个C类网络
8、电脑不能上网可用以下方法排查都可行:
a、在该主机的命令提示符中使用ipconfig/all命令(查看网卡信息)
b、在命令提示符中使用ping127.0.0.1命令
c、在命令提示符中使用tracerout命令,找出网路径中的任何故障
d、在命令提示符中使用arp -a命令(查看arp信息)
9、路由汇总:取相同位去不同位
10、保存路由器RAM中的配置文件到NVRAM中的命令:
a、copy running-config tftp(保存关机后就没了)
b、copy startup-config tftp(保存关机后还存在)
c、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d、copy startup-config running-config
11、思科设备中的几种模式:
> 用户模式,只可进行简单的查看
# 特权模式,可以进行所有的查看(一般常用的查看模式)
(config)# 全局模式,可以进行大量的配置(并不是所有)
(config- ...)#其他模式
12、带宽计算:
在实际上网应用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示为176KB/s,103KB/s等宽带速率大小字样,因为ISP提供的线路带宽使用的单位是比特(bit),而一般下载软件显示的是字节(Byte)(1Byte=8bit),所以要通过换算,才能得实际值。我们以1M宽带为例,按照换算公式换算一下:
1Mb/s=1024*1024b/s=1024Kb/s=1024/8KB/s=128KB/s
(先进行单位换算,在除以8KB/s)
13、线类型:
双绞线类型:RJ45线
线序:568A 568B
568A:绿白 绿 橙白 蓝 蓝白 橙 棕白 棕
568B:橙白 橙 绿白 蓝 蓝白 绿 棕白 棕 (常用)
平行线:线序不同,用于同层设备(列如主机和主机,路由器和路由器等)
全反线:线序相反,也成为console,配置线(用于主机对设备配置时使用)
主机与路由器:交叉线(特殊情况)
不同层设备之间使用直通线(568B)
14、数据包经过二层交换机转发后,则这个数据包的源MAC地址不会发生变化,但是经过路由器转发后数据包的源MAC地址就发生了变化,就会成为路由器消息发出的物理接口的MAC地址。(注:交换机是基于MAC地址工作,路由器是基于路由表工作。可总结为:谈MAC找交换机,谈路由找路由器)
15、传输层中包含TCP、UDP协议,最可靠的协议是TCP协议,它的可靠性体现在了三次握手机制和四次断开。
(四种可靠机制:确认机制、重新传输机制、流控(滑动窗口机制),重排序)
16、如果PC在接入网络中,无法通过DHCP的方式获取到地址,查看PC的网卡信息是,会出现196.254.0.0/16中任意一个地址。
17、VLAN的主要作用是隔离广播域和冲突域,将一个逻辑广播域划分成多个不同的广播域,VLAN的范围是0--4095其中可用的是1--4094,。标准VLAN是1--1005,扩展VLAN是1006--4094.
VLAN之所以能够划分广播域是因为它将MAC地址表分在了不同的广播域。
默认存在的VLAN :VLAN1 1002 1003 1004 1005
VLAN1:不能被修改,删除,交换机上所有的接口都默认属于VLAN1
18、一般情况下Cisco交换机配置VLAN的步骤大致有:
a、创建VLAN
b、将接口划入对应的 VLAN
c、定义接口模式
d、trunk链路
e、路由(单臂路由)
19、NAT协议的作用:
a、将私网地址转换成公网地址进行数据传递,解决了IP地址不足问题。
b、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