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基于STM32的红外体温计检测系统设计
题目类别 毕业设计
姓名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 号
一、选题背景及依据(简述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文献综述),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1、研究背景
在当今社会,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体温作为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准确测量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关键意义。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红外体温计在精度、稳定性和智能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个人健康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便捷地监测自己和家人的体温。基于 STM32 的红外体温计设计可以结合移动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体温数据的实时记录、分析和远程传输,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此外,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发展,在一些特殊的生产环境中,如高温车间、洁净室等,也需要对工作人员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基于 STM32 的红外体温计可以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满足工业应用的需求。
2、国内外现状
国外现状:高精度测量技术成熟在国外,一些先进的基于 STM32 的红外体温计在测温精度方面处于较高水平。例如,部分产品能够将测温误差控制在较小范围内,这得益于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以及精准的信号处理算法。像欧美一些国家的相关产品,采用高质量的红外传感器和优化的电路设计,有效提高了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功能多样化与智能化程度高:国外的红外体温计产品功能较为丰富,除了基本的体温测量功能外,还具备数据存储与分析、与智能设备互联等功能。例如,一些红外体温计可以将测量的数据存储在设备中,方便用户查看历史体温记录;并且能够通过蓝牙等方式与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连接,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管理,方便医疗人员进行远程监控和分析。
国内现状:环境适应性不足: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波动较大、存在强光干扰、电磁干扰等环境中,测量精度可能会受到影响。例如在一些工厂车间等高温环境或者靠近强电磁设备的场所,红外体温计可能会出现测量偏差。红外体温计在测量时可能需要进行特殊的校准和补偿。 传感器质量参差不齐:红外体温计的核心部件是红外传感器,其质量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内市场上存在一些质量不过关的红外传感器,可能会出现老化较快、测量数据漂移等问题。功能单一:部分基于 STM32 的红外体温计功能较为简单,只具备基本的体温测量和显示功能,缺乏一些附加功能,如数据存储、历史记录查询、数据分析等。这对于一些需要长期监测体温或者对体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场景(如医院、养老院等)来说,使用起来不够方便。通信功能不完善:虽然很多基于 STM32 的红外体温计具备蓝牙、WiFi 等通信功能,可以将测量数据传输到手机或其他设备上,但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出现通信不稳定、数据传输中断等问题。此外,部分产品的通信协议不够开放,与其他医疗信息系统的兼容性较差,难以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共享。
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实现高精度的体温测量:传统的体温计存在测量时间长、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问题。通过研究基于 STM32 的红外体温计,利用先进的红外测温技术和 STM32 微控制器的强大处理能力,提高体温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减少误差,为医疗诊断和健康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开发多功能的测温设备:除了基本的体温测量功能外,研究的目的还包括为红外体温计添加更多的功能,如数据存储、历史记录查询、蓝牙通信等。这些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提高设备的实用性和便捷性。优化系统性能和稳定性:在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方面进行优化,提高红外体温计的系统性能和稳定性。例如,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和电源管理,降低设备的功耗和发热量;通过优化算法和程序代码,提高温度测量的速度和响应时间,确保设备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在保证测量精度和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红外体温计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健康。
通过本设计,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加深与巩固,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深入研究设计的内容,并且能够熟练进行硬件设计和操作编程软件,提高测试数据记录、数据分析处理和故障分析及处理的能力,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参考文献
[1] 查启明.基于STM32的非接触式红外体温检测系统设计[J].现代信息科技, 2024, 8(16):157-161.
[2] 吴悦,陈绳得.基于单片机的非接触式人体红外温度检测门禁的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2(004):035.
[3] 周小康,顾袁瑢,江山.医用额温枪红外温度传感器检测系统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3, 36(7):17-19.
[4] 郭云鹏.基于NB-IoT的智慧医疗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新乡医学院,2022.
[5] 王树宇,黄昭县,郑梦乔,等.基于人脸识别的体温检测及云平台多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与创新, 2022(2):151-155.
[6] 翟兴东 杨长杰 韩叶良 许吉才 刘会领.一种智能人体放射性检测及疫情防控出入控制系统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DOI:10.19981/j.CN23-1581/G3.2023.20.009.
[7] 王树宇,黄昭县,郑梦乔,等.基于人脸识别的体温检测及云平台多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 20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