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系统常用计算
Version 1.0
2008-9-17
- 处理能力指标
处理能力指标表现为:系统用户数,忙时试呼次数BHCA,
用户话务模型的描述指标:
- 用户话务量,用户发起呼叫的频度;爱尔兰(Erl),
指用户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通话时长, 1erl指一小时内用户通话时间为1小时( 可以是1个用户通话一小时, 也可以是数个用户总的通话时间为1小时); 工程计算中一般取erl为0.1; - 平均通话时间,用户平均一次通话的时长;
工程计算中市话一般取60秒,长途取120秒, 视频通话取140秒;
BHCA指一小时内的呼叫次数:
- UserNumber指活动用户(已经登录到系统的用户),
一般取总用户的10%; - UserTraffic用户话务量,
指一小时内单个用户的通话时长; - AverageCallLength,每个呼叫的平均时长,
单位秒;
CAPS指每秒呼叫次数:
如果以并发呼叫数指代系统容量:
在进行计算以确定系统所需要的处理能力时,一般保留20~
- 呼叫性能指标
与呼叫相关的指标,有呼叫接通率、呼损率、呼叫建立/
总有效呼叫次数=呼叫次数-(用户拨号不全次数+
- 呼损率:指用户发起呼叫后因为系统的原因而损失的呼叫的比率,
损失的呼叫不包括用户忙、用户无应答、不在服务区等; - 建立时延:
用户发起呼叫到被叫用户应答或系统响应的后向信号返回的时延; - 释放时延:用户主动结束呼叫到系统完成资源释放的时延;
- 时延包括系统处理时延和网络传输时延;
- 信产部《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
要求软交换系统平均处理时延少于200ms;
- 时延、时延抖动:媒体流相关指标;
- 语音质量评估:主观评估(如平均意见分MOS)由人工进行,
客观评估由机器自动判断语音质量;
Reference
[1] 徐鹏、杨放春,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