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 Dify 工作流中的分类器(如问题分类器,Question Classifier)时,想要实现高效且准确的分类,可以遵循以下技巧和最佳实践。这些建议基于 Dify 的工作流功能,帮助你更好地设计和优化分类过程:
1. 明确分类目标
定义清晰的目标:在使用分类器之前,明确你希望分类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分类的结果将如何影响下游流程。例如,是对用户问题进行意图分类(如售后服务、产品使用),还是对文本内容进行情感分析(如正面、负面)。
选择合适的分类颗粒度:避免分类过于宽泛或过于细碎。例如,“产品相关问题”可能太泛,而“iPhone 14 如何设置联系人”可能太具体。适中的分类如“产品使用问题”会更实用。
2. 准备高质量的数据
输入数据标准化:确保输入到分类器的数据(如用户查询 sys.query)格式一致,去除无关干扰(如多余符号、拼写错误)。可以用预处理节点(如 Template 或 Code 节点)清洗数据。
提供多样化的样本:如果分类器需要基于历史数据或上下文(启用 Memory 功能),确保样本涵盖多种场景,避免偏向单一类型的问题。
3. 优化分类描述
编写精确的分类标签:在 Dify 的 Question Classifier 节点中,分类描述(Classification Descriptions)是关键。描述应简洁明了,避免歧义。例如:
分类 1: “与售后服务相关的问题,如保修、退货”
分类 2: “与产品使用相关的问题,如设置、操作”
使用关键词和示例:在高级设置(Instructions)中补充关键词或示例,帮助大语言模型(LLM)更准确地理解分类标准。例如:“售后服务包括‘维修’、‘退款’,而产品使用包括‘如何’、‘教程’”。
4. 选择合适的推理模型
模型性能匹配任务:Dify 支持多种 LLM(如 GLM4、Gemini 等)。对于简单分类任务,可以选择轻量模型以提高速度;对于复杂或需要上下文理解的任务,选择更强大的模型。
测试模型效果:在配置推理模型后,使用“调试与预览”(Debug and Preview)功能测试不同模型的分类效果,选择最适合的模型。
5. 利用上下文和记忆
启用 Memory 功能:如果分类需要考虑对话历史(如在客服场景中),启用 Memory 并设置合适的 Memory Window(记忆窗口)。这能帮助分类器理解上下文,避免误判。
动态调整历史量:根据模型的上下文窗口限制,调整传递的对话历史量,避免信息过载。
6. 设计合理的下游逻辑
分支处理:将分类结果(class_name)与条件分支(IF/ELSE 节点)结合,根据分类结果引导工作流进入不同路径。例如,“售后服务问题”导向知识库检索,“产品使用问题”导向教程生成。
变量聚合:如果分类后多个分支的输出需要统一处理,使用 Variable Aggregator 节点聚合变量,确保下游节点能无缝引用分类结果。
7. 调试与优化
逐步测试:利用 Dify 的“Step Run”功能,单独测试分类器节点,观察输出是否符合预期。如果分类不准确,调整分类描述或 Instructions。
分析运行日志:查看“Run History”中的分类结果,找出失败案例,优化描述或补充训练数据。
微调提示:通过 Prompt 工程调整输入给 LLM 的指令,利用 WYSIWYG 编辑器优化问题表述方式,提升分类精度。
8. 常见问题与解决技巧
分类结果不稳定:可能是分类描述不够具体,或模型参数(如 Temperature)设置过高导致随机性增加。降低 Temp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