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器官(Organoids)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大放异彩,尤其在个性化医疗、药物筛选和基础研究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将以人正常肺类器官的培养为例,系统介绍其实验操作流程,包括原代培养、传代、冻存与复苏。
1. 原代培养:建立类器官的第一步
组织取材与处理
-
采集人正常肺组织,并在 2 - 8℃ 条件下快速转运至实验室。
-
在无菌环境下,使用 4℃ 预冷的原代培养缓冲液 B 进行清洗,去除杂质。
-
用手术刀或眼科剪去除粘膜,将组织剪切成 1~3 mm³ 组织块。
细胞分离与培养
-
组织块用 人正常肺原代组织消化液 C 进行消化,置于 37℃ 震荡 15-20 分钟,观察细胞状态。
-
当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单个细胞或 70μm 以下的细胞簇 时,加入 3 倍体积缓冲液 B 终止消化。
-
通过 100μm 孔径筛网过滤,收集滤液后 300g 离心 5 分钟,弃去上清,重新重悬。
-
观察收集到的组织体积,按照 1:25 的比例添加基质胶重悬,并均匀铺板。
-
在 37℃ 培养箱中孵育 10-15 分钟 形成类器官基质,随后加入 人正常肺类器官培养基 A 进行培养。
2. 传代培养:扩增类器官
培养物收集与处理
-
吸去培养基,每孔加入 1-2ml 4℃ 预冷的类器官传代培养缓冲液 G,静置 2 分钟。
-
用移液枪轻柔吹打,收集基质胶悬液,4℃ 静置 10 分钟 进行进一步处理。
细胞处理策略
-
若类器官数量较少或体积较小,300g 离心 5 分钟,弃去上清,重悬于 1.5ml 离心管 中。
-
若类器官数量较多或体积较大,适量添加 类器官传代消化液 D,消化 2-3 分钟 后终止反应,再次离心收集。
-
添加基质胶重悬,并在 24 孔培养板 中铺板,每孔 25μl,孵育成胶后,加入 500μl 人正常肺类器官培养基 A 继续培养。
3. 冻存:长期保存类器官
冻存步骤
-
取出培养基,用 1-2ml 4℃ 类器官传代培养缓冲液 G 处理,收集类器官。
-
通过 离心 5 分钟 去除上清,随后加入适量 类器官冻存液 F,重悬细胞。
-
以 2 个孔类器官冻存 1 管 为标准,每管 1.4ml,做好标记。
-
采用 程序降温法 逐步降温,并将类器官储存于 液氮罐 中以长期保存。
4. 复苏:恢复冻存类器官
解冻与培养
-
在 37℃ 水浴锅 中快速融化冻存的类器官(1-2 分钟内 完成)。
-
用 300g 离心 5 分钟 去除上清,并重新悬浮于类器官传代培养缓冲液 G。
-
依照标准流程,铺板于 24 孔培养板,添加培养基 A 继续培养。
5. 类器官的应用前景
人正常肺类器官不仅在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还可用于多种实验研究,如:
-
药物筛选:评估新药对肺组织的杀伤作用。
-
基因编辑:利用 shRNA 或 CRISPR/Cas9 技术进行功能研究。
-
荷瘤实验:研究肿瘤微环境对肺组织的影响。
-
多组学研究:DNA、RNA、蛋白质组、代谢组等。
-
单细胞测序:探索肺组织的细胞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