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一起加油呀!
目录
第1关:循环结构1
任务描述:
当n分别取100、1000、10000时,下式的值。
编程要求:
根据提示,在右侧编辑器补充代码,利用input()函数得到n的值, 计算并输出y的值。要求输出格式为:
“n= ,y= ”
代码如下:
n_values = [100, 1000, 10000];
for i = 1:length(n_values)
n = n_values(i);
y = pi/n;
fprintf('当n = %d时,y = %.15f\n', n, y);
end
运行结果:
第2关:循环结构2
任务描述:
循环结构立意很清晰,就是要不断的重复执行的一种程序运行模式,适用于那些需要重复进行的工作,例如求1到100的和(当然你可以使用等差数列求和)。
本关的任务比较简单,就是求取一段斐波那契数列,并且输出数列中指定序号的某个数。所谓的“斐波那契数列”其实并不复杂,就是给定初始的两个数,比如1和1,目前的数列中就只有1,1两个数。现在要对数列进行扩展,后面的每个数都是由前面的两个数求和得到的,例如第三个数为1+1=2,第四个数为1+2=3,以此类推为,最终构成的数列就是1,1,2,3,5,8,13……要求输出指定序号的某个数,比如第3个数,那就是2,比如第6个数,那就是8。
代码如下:
%%%%% fibonacci.m %%%%%
clc;
clear;
num=input(''); %输入待输出斐波那契数的序号
f=zeros(1,100);
%%%%%%%%%% begin %%%%%%%%%
% 初始化斐波那契数列的前两项
f(1)=1;
f(2)=1;
% 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其余项
for i= 3:100
f(i)=f(i-1)+f(i-2);
end
%%%%%%%%% end %%%%%%%%%%%%
%%% 输出序号num对应的斐波那契数 %%%%
disp(num2str(f(num)));
运行结果:
第3关:循环结构3
任务描述:
代码如下:
y=0;
n=1;
while True:
a=1/n1
y1=y+a
if y1>=3:
break
y=y1
n=n+2
n1=n-2
y1=y
disp(['n1=',num2str(n1),'y1=',num2str(y1)])
运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