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模式

转载自http://blog.youkuaiyun.com/jason0539/article/details/45055233

定义

观察者模式中,一个被观察者管理所有相依于它的观察者物件,并且在本身的状态改变时主动发出通知。这通常通过呼叫各观察者所提供的方法来实现。此种模式通常被用来实现事件处理系统。

观察者模式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对象分离开来。在该模式中,一个对象通过添加一个方法(该方法允许另一个对象,即观察者注册自己)使本身变得可观察。当可观察的对象更改时,它会将消息发送到已注册的观察者。

角色

这里写图片描述

  • 抽象被观察者角色:把所有对观察者对象的引用保存在一个集合中,每个被观察者角色都可以有任意数量的观察者。被观察者提供一个接口,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角色。一般用一个抽象类和接口来实现。

  • 抽象观察者角色:为所有具体的观察者定义一个接口,在得到主题的通知时更新自己。

  • 具体被观察者角色:在被观察者内部状态改变时,给所有登记过的观察者发出通知。具体被观察者角色通常用一个子类实现。

  • 具体观察者角色该角色实现抽象观察者角色所要求的更新接口,以便使本身的状态与主题的状态相协调。通常用一个子类实现。如果需要,具体观察者角色可以保存一个指向具体主题角色的引用。

适用场景

1) 当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方面, 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方面。将这二者封装在独立的对象中以使它们可以各自独立地改变和复用。

2) 当对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同时改变其它对象, 而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对象有待改变

3) 当一个对象必须通知其它对象,而它又不能假定其它对象是谁。换言之, 你不希望这些对象是紧密耦合的。

应用

珠宝商运送一批钻石,有黄金强盗准备抢劫,珠宝商雇佣了私人保镖,警察局也派人护送,于是当运输车上路的时候,强盗保镖警察都要观察运输车一举一动,

抽象的观察者

    public interface Watcher  
    {  
         public void update();  
    }  

抽象的被观察者,在其中声明方法(添加、移除观察者,通知观察者)

public interface Watched  
{  
     public void addWatcher(Watcher watcher);  

     public void removeWatcher(Watcher watcher);  

     public void notifyWatchers();  
} 

具体的观察者
保镖

    public class Security implements Watch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运输车有行动,保安贴身保护");  
         }  
    }  

强盗

    public class Thief implements Watch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运输车有行动,强盗准备动手");  
         }  
    }  

警察

    public class Police implements Watch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运输车有行动,警察护航");  
         }  
    }  

具体的被观察者

       public class Transporter implements Watched  
    {  
         private List<Watcher> list = new ArrayList<Watcher>();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Watcher(Watcher watcher)  
         {  
              list.add(watch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moveWatcher(Watcher watcher)  
         {  
              list.remove(watch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notifyWatchers(String str)  
         {  
              for (Watcher watcher : list)  
              {  
                   watcher.update();  
              }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ansporter transporter = new Transporter();  

              Police police = new Police();  
              Security security = new Security();  
              Thief thief = new Thief();  

              transporter.addWatcher(police);  
              transporter.addWatcher(security);  
              transporter.addWatcher(police);  

              transporter.notifyWatchers();  
         }  
    }  

例子中没有关于数据和状态的变化通知,只是简单通知到各个观察者,告诉他们被观察者有行动。
观察者模式在关于目标角色、观察者角色通信的具体实现中,有两个版本。

一种情况便是目标角色在发生变化后,仅仅告诉观察者角色“我变化了”,观察者角色如果想要知道具体的变化细节,则就要自己从目标角色的接口中得到。这种模式被很形象的称为:拉模式——就是说变化的信息是观察者角色主动从目标角色中“拉”出来的。

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目标角色“服务一条龙”,通知你发生变化的同时,通过一个参数将变化的细节传递到观察者角色中去。这就是“推模式”——管你要不要,先给你啦。
这两种模式的使用,取决于系统设计时的需要。如果目标角色比较复杂,并且观察者角色进行更新时必须得到一些具体变化的信息,则“推模式”比较合适。如果目标角色比较简单,则“拉模式”就很合适啦。

内容概要:文章介绍了DeepSeek在国内智能问数(smart querying over data)领域的实战应用。DeepSeek是一款国内研发的开源大语言模型(LLM),具备强大的中文理解、推理和生成能力,尤其适用于企业中文环境下的智能问答、知识检索等。它具有数据可控性强的特点,可以自部署、私有化,支持结合企业内部数据打造定制化智能问数系统。智能问数是指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提问,系统基于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自动生成精准答案。DeepSeek在此过程中负责问题理解、查询生成、多轮对话和答案解释等核心环节。文章还详细展示了从问题理解、查询生成到答案生成的具体步骤,并介绍了关键技术如RAG、Schema-aware prompt等的应用。最后,文章通过多个行业案例说明了DeepSeek的实际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数据使用的门槛。 适合人群:从事数据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是对智能化数据处理感兴趣的业务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业务人员通过自然语言直接获取数据洞察;②降低传统BI工具的操作难度,提高数据分析效率;③为技术团队提供智能问数系统的架构设计和技术实现参考。 阅读建议:此资源不仅涵盖了DeepSeek的技术细节,还提供了丰富的实战案例,建议读者结合自身业务场景,重点关注DeepSeek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方式及其带来的价值。对于希望深入了解技术实现的读者,可以进一步探索Prompt工程、RAG接入等方面的内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