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语句引发的血案

故事还得从前天晚上说起,企业即时通讯今年迷上玩台球了,手痒就玩了几把QQ2D桌球,可是高手太多,几盘下来我甚是郁闷,突然萌生了给这个游戏做个辅助外挂的想法。说干就干,第二天起床就开始在电脑上捣鼓了,一天下来却没什么成果。突然发现自己以前只是纸上谈兵,对于VC++我还是个门外汉,这不免让人有些沮丧,但是我并没有放弃。

第二天,我继续我的工作,在百度的帮助下,我找到了实现使窗体透明的代码:

BOOL CMainFrame::SetLayeredWindow(HWND hWnd)
{
HMODULE   hModule=GetModuleHandle("User32.DLL");  
if(hModule==NULL)  
{  
   return   FALSE;  
}  
   
typedef   BOOL (WINAPI* SETLAYEREDWND)(HWND,COLORREF,BYTE,DWORD);  
SETLAYEREDWND   SetLayeredWindowPtr=NULL;  
SetLayeredWindowPtr =(SETLAYEREDWND)GetProcAddress(hModule,"SetLayeredWindowAttributes");  
if(SetLayeredWindowPtr)  
{  
LONG lStyle=GetWindowLong(hWnd,GWL_EXSTYLE)|0x00080000;

SetWindowLong(hWnd,GWL_EXSTYLE,lStyle);  
   
SetLayeredWindowPtr(hWnd,RGB(10,0,0),BYTE((255*70)/200),2);  
}

return   FALSE;  
}

请注意红色代码!!!此刻,你敢摸着自己的良心说你第一眼就能看懂这段代码么?如果敢,那祝贺你!你的基础不错!说说我当时的反应吧,我呆呆看了5分钟,的确看不出什么意思,于是乎开始翻课本,typedef是用来自定义数据类型的,这个大家都知道,那既然SETLAYEREDWND是一种自定义的数据类型,那他到底是BOOL型的还是WINAPI*型的?后来实在是想不出来,一头撞在了桌子边上:头破了!总得让这一撞值得吧,我们可以把这句代码分开读,BOOL (WINAPI* SETLAYEREDWND)(HWND,COLORREF,BYTE,DWORD);还记得指向函数的指针吗?不记得?翻书!这句代码意思是:SETLAYEREDWND 是指向参数为(HWND,COLORREF,BYTE,DWORD)返回值为BOOL的函数的指针;但是这个指针是指向的“东西”是WINAPI型的。

好,我们现在把typedef加上:typedef   BOOL (WINAPI* SETLAYEREDWND)(HWND,COLORREF,BYTE,DWORD);解释:SETLAYEREDWND为一种自定义数据类型,此种数据类型为指向函数的指针,并且它指向的“东西”是WINAPI型的。

至此,我们把这句代码勉强看懂了!但到底理解的对不对呢?且往下看代码!查看MSDN得到:

FARPROC WINAPI GetProcAddress(
  HMODULE hModule,
  LPCSTR lpProcName
);
GetProcAddress用来从一个指定DLL中返回指定函数或变量的地址。
SetLayeredWindowPtr =(SETLAYEREDWND)GetProcAddress(hModule,"SetLayeredWindowAttributes"); 
很合理也很合乎逻辑的。再查一下SetLayeredWindowAttributes():
BOOL SetLayeredWindowAttributes(      

     HWND hwnd,      COLORREF crKey,      BYTE bAlpha,      DWORD dwFlags );
返回值果然是BOOL型的!!!
所以得出结论:我的理解是正确的!问题的焦点出现了:SETLAYEREDWND指向的函数的返回值是BOOL型的,但是他又
指向WINAPI型的“东西”,于是:“东西”=函数。呜呼怪哉.....
 
函数本身的数据类型与函数返回值的数据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写这段代码:
typedef      WINAPI* SETLAYEREDWND;      
SETLAYEREDWND   SetLayeredWindowPtr=NULL;  
SetLayeredWindowPtr =(SETLAYEREDWND)GetProcAddress(hModule,"SetLayeredWindowAttributes");  
typedef BOOL (* SET)(HWND,COLORREF,BYTE,DWORD);
SET Set=NULL;
Set=(SET)SetLayeredWindowPtr;
if(SetLayeredWindowPtr)
{  
LONG lStyle=GetWindowLong(hWnd,GWL_EXSTYLE)|0x00080000;

SetWindowLong(hWnd,GWL_EXSTYLE,lStyle);  
   
Set(hWnd,RGB(10,0,0),BYTE((255*70)/200),2);  
}

return   FALSE;  
}

其实,写出那句晦涩但巧妙的语句没什么实际意义,反而降低了程序的可读性,在实际项目中并不可取,但是至少这句代码显示出

作者深厚的C语言功底,让我佩服不已!贴个外挂截图:

【博士论文复现】【阻抗建模、验证扫频法】光伏并网逆变器扫频与稳定性分析(包含锁相环电流环)(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档是一份关于“光伏并网逆变器扫频与稳定性分析”的Simulink仿真实现资源,重点复现博士论文中的阻抗建模与扫频法验证过程,涵盖锁相环和电流环等关键控制环节。通过构建详细的逆变器模型,采用小信号扰动方法进行频域扫描,获取系统输出阻抗特性,并结合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分析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帮助深入理解光伏发电系统在弱电网条件下的动态行为与失稳机理。; 适合人群:具备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熟悉Simulink仿真环境,从事新能源发电、微电网或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阻抗建模方法;②学习基于扫频法的系统稳定性分析流程;③复现高水平学术论文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支撑科研项目或学位论文工作;④为实际工程中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问题提供仿真分析手段。;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相关理论教材与原始论文,逐步运行并调试提供的Simulink模型,重点关注锁相环与电流控制器参数对系统阻抗特性的影响,通过改变电网强度等条件观察系统稳定性变化,深化对阻抗分析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