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的运行效率和性能优化是开发人员日常开发关注的重点。
一段好的代码,最普通的标准是能够实现功能,接下来是优化代码,保证功能实现的前提下能够简洁代码行数,通用标准是内置模块>第三方库>手动撸码。
内置模块作为python语言自带的系统资源,运行效率最快,消耗资源最少,往往一行代码就能实现各种骚操作,例如;collections模块的Counter,可以直接调用统计字符串和列表数组中元素的个数。
那么,如何判断代码是否是上乘代码就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计算代码的运行时间,比较代码运行效率,时间越短,效率越高,代码也就越接近最完美。
1.常见的计算时间的方法
1.1 time内置模块
1.1.1 time.clock()
1.1.2 time.time()
time.clock() 返回的是处理器时间,而因为 Unix 中 jiffy 的缘故,所以精度不会太高。clock转秒,除以1000000。
time.time()包含了其他程序使用CPU的时间,time.clock()只计算了程序运行CPU的时间。
究竟是使用 time.clock() 精度高,还是使用 time.time() 精度更高,要视乎所在的平台来决定。总概来讲,在 Unix 系统中,建议使用 time.time(),在 Windows 系统中,建议使用 time.c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