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交换分区(swap分区)
用作虚拟内存的磁盘空间被称为交换分区(swap分区)。内核会将暂时不用的内存块信息写到交换分区,这样一来,物理内存得到了释放,这块内存就可以用于其它用途,当需要用到原始的内容时,这些信息会被重新从交换分区读入物理内存。
Linux的内存管理采取的是分页存取机制,为了保证物理内存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内核会在适当的时候将物理内存中不经常使用的数据块自动交换到虚拟内存中,而将经常使用的信息保留到物理内存。
Linux内核根据“最近最常使用”算法,仅仅将一些不经常使用的页面文件交换到虚拟内存。
分区命名方案
Linux使用一种更加灵活的分区命名方案,该命名方案是基于文件的,文件名的格式为/dev/xxyN(比如/dev/sda1分区)。
- /dev:这是Linux系统中所有设备文件所在的目录名。因
为分区位于硬盘上,而硬盘是设备,所以这些文件代表了
在/dev上所有可能的分区; - xx:分区名的前两个字母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通常是hd(IDE硬盘)或sd(SCSI硬盘)。
- y:这个字母表示分区所在的设备。例如,/dev/hda(第1个 IDE 硬盘)或/dev/sdb(第2个SCSI硬盘);
- N:最后的数字N代表分区。前4个分区(主分区或扩展分区)用数字1~4表示,逻辑驱动器从5开始。例如,/dev/hda3是第1个IDE 硬盘上的第3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dev/sdb6是第2个SCSI硬盘上的第2个逻辑驱动器。
磁盘分区和挂载目录
挂载是将分区关联到某一目录的过程,挂载分区使起始于这个指定目录(称为挂载目录)的存储区能够被使用。
例如:如果分区/dev/sda5被挂载在目录/usr上,这意味着所有在/usr下的文件和目录在物理上位于/dev/sda5。因此文件/usr/bin/cal被保存在分区/dev/sda5上,而文件/etc/passwd却不是。除此之外,/usr目录下的目录还有可能是其它分区的挂载目录。例如,某个分区(如/dev/sda7)可以被挂载到/usr/local目录下,这意味着文件/usr/local/man/whatis将位于分区/dev/sda7上,而不是分区/dev/sda5上。
硬盘分区规划
最简单的分区规划
- swap分区:即交换分区,实现虚拟内存,是现在内存都很大,官方给出了不同内存大小下的推荐swap分区大小。
- /boot分区:用来存放与Linux系统启动有关的程序,比如引导装载程序等,最少200MB。
- / 分区:建议大小至少在10GB以上。
合理的分区规划建议
- swap分区:实现虚拟内存,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 的1~2倍;
- /boot分区:建议大小最少为200MB;
- /usr分区:用来存放Linux系统中的应用程序, 其相关数据较多,建议大小最少为8GB;
- /var分区:用来存放Linux系统中经常变化的数 据以及日志文件,建议大小最少为1GB;
- /分区:Linux系统的根目录,所有的目录都挂在 这个目录下面,建议大小最少为1GB;
- /home分区: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是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建议大小为剩下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