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志] 第98节 荀子谈性恶

本文对比了荀子和邹衍的宇宙观,邹衍提出了“大九州说”,尽管其估算存在偏差,但展现了非凡的想象力。荀子则更注重现实,提倡“性恶论”,并主张通过教化改善人的本性。两人对于‘天’的理解也有所不同,邹衍倾向于构建自己的宇宙模型,而荀子则将其自然化。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荀子谈性恶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成为了后世帝王的一道护身符,他的“大九州说”则更是语惊四座,他指出『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暂且不论他认为每个“州”之间都由大海分隔,而不由高山分隔是否过于理想化,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他的估算有多大偏差。现在已知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29%,是1.49亿平方公里,其中的1/81是184万平方公里。在战国初中期时,各国国土面积之和约120万平方公里,到秦朝统一时,则是340万平方公里。无论怎么算,都只能说他估算的量级是没错的,但具体数字已经完全不满足精度要求了。


        在汉代编纂的纬书《河图括地象》,根据邹衍的理论进行了扩充推算,把太极、阴阳、四象、五行、神话全部杂揉进天文地理之中。推算过程是不可考据的,书中只给出结论是『夏禹所治,四海内地,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这里的两个数字,如果作为地球半径看待,还能勉强相合,除此之外,无论是作为国境范围的经纬度弧长或是用来作国土面积计算,都是不能够成立的。现今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远大于先秦时期各国面积总和,最东端东经135度2分30秒,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最西端东经73度40分,位于帕米尔高原乌兹别里山口,最南端北纬3度52分,位于南沙群岛曾母暗沙,最北端北纬53度33分,位于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东西跨度不过5400公里,南北相距不过5200公里。


        《河图括地象》继续给出数据,『八极之广,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三万一千五百里』,这里的“亿”相当于现今“十万”, 这个“八极”折算后为十万公里以上,鉴于地球赤道周长不过四万公里,这个数据显得过于巨大。


        由于《河图括地象》在给出数据时都是铁口直断,于是《山海经》就照搬全抄,又进一步加以推算演化,最终打造出一本完全对应不上实际情况的地理奇书,只能从零开始创造出一个虚构的“山海界”去包容那些诡异的数据。


        无论是《河图括地象》还是《山海经》,都是基于邹衍的五行学说和“大九州说”,不管邹衍是出于何种考量创立他的独门绝学,他在没有丝毫依据下就敢信口开河、煞有介事,确实是需要具有非凡的勇气。


        阴阳家鼻祖“邹衍”和后世的阴阳家们敢于镇定自若地给出他们自己都不知有何依据的数据,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系列“纬书”一类的奇文,其它诸子名家是万万做不来的,因为他们都比邹衍靠谱。比邹衍略晚一些出生的荀子,就是这些靠谱人中的其中一个。


        荀子是赵国人,生活于公元前313年至公元前238年之间,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也就是主管。他提倡“性恶论”,与孟子提倡的“性善论”刚好完全相反。与孔子、孟子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他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他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对军事领域也有相当精深的研究。他曾经入秦,对秦国政治予以肯定,他与楚国的“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辩论兵法时,说“秦四世有胜,数也,非幸也”,但他同时又对秦国重视刑法吏治,轻视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谓之“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 他的弟子“李斯”、“韩非”、 “张苍”都极其有名,李斯后来成为了秦国丞相,韩非著作了《韩非子》一书,“张苍”则活得最长,活跃于政坛直到汉文帝时期。荀子推究儒家、墨家、道家活动的成功和失败,著述了几万字的文章,西汉刘向对它们进行了编订,删去重复的,定著为三十二篇。


        在思考有关“天”的问题时,荀子不像邹衍那样设计一套自己的模式去牵强附会,而是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他在《天论》一文中写道,“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他认为“天行有常、天人相分”,指出『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他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制天命而用之”。


        在思考有关“人”的问题时,荀子不像孟子那样认为“人性有向善的本能”,而是认为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焉”,所以要经过教养去“化性起伪”,他表示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都是不会为善的,并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命题。他还提出“隆礼尊贤、重法爱民、虚一而静、学至于行、制名指实”等理论。


        荀子的“性恶论”完全与老子、孔子、孟子的看法悖离,并且经不起推敲,这反映了他的境界上限只是“君子”,虽然他比邹衍靠谱,也只是和邹衍处于同一个层次,而要比老子、孔子、孟子,列子,庄子等人低上许多。“教化”在绝大部分时候只能教给民众“技巧”,却不能教给民众“善性”。民众在成长过程中弃善向恶,是为了追逐利益而做出的选择,弃恶向善,是畏惧为恶的后果而做出的选择,只有像“颜回”那样好学上进的人,才不是因为畏惧恶果,而是真心以向善为乐,也只有那样的人,才能做到“其心三月不违仁”。


本节到此结束,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