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笔记] Deep image prior

本文深入探讨了CNN在图像生成和复原中的作用,指出CNN的结构而非学习能力是其效果的关键。论文提出了使用CNN结构作为图像先验,替代传统图像复原中的手动设计正则项。通过优化网络参数,不依赖大量训练数据,能够从退化图像中恢复自然图像。这种方法在去噪、超分辨率和图像修复等方面表现出色,尤其适用于缺乏训练数据或难以建模退化过程的场景。然而,它对参数调优和计算量的要求较高。

Deep image prior阅读笔记

论文:《 Deep image prior 》
项目主页:https://dmitryulyanov.github.io/deep_image_prior

1. Introduction(介绍)

  • CNN在图像生成和图像复原任务中应用广泛,效果好
  • 有种解释是因为CNN能从大量数据中学到真实图像的先验知识,强调的是大量数据学习能力,但是这种解释并不充分
  • 作者认为网络的泛化能力要求网络结构应该契合数据结构
  • 与普通解释中将CNN的效果归结于学习能力不同,本文表明大量的图像先验知识是由卷积网络的结构获取的,而不是通过大量数据的学习!

##2. 方法

在传统的图像复原方法中,常常是一个附加正则项的优化问题,目标函数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其中,E(x;x0)是与任务无关的数据项,比如MSE等,描述生成(或复原)图像与目标图像的差距,R(x)是正则项,是根据图像先验知识对解空间的约束。这些图像先验一般人为设计(hand-crafted),比如图像梯度重尾分布,total variation等。本文则提出使用卷积网络结构替换具有先验知识的正则项R(x),公式如下:

### Deep Image Prior 技术概述 Deep Image Prior 是一种利用神经网络结构本身作为正则化先验的方法,用于图像恢复任务。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训练一个随机初始化的卷积神经网络来拟合目标图像,而不需要额外的数据集或预训练模型[^3]。 #### 工作原理 Deep Image Prior 的核心机制依赖于这样一个观察:即使是在完全随机初始化的情况下,深层神经网络也能够隐含地表达复杂的图像结构特性。具体来说,在优化过程中,仅通过对输入噪声向量的学习即可重建高质量的目标图像。这种现象表明,神经网络架构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归纳偏置能力,可以充当有效的图像先验。 以下是其实现的关键步骤: 1. **定义生成器网络** 使用一个标准的全连接层或者卷积神经网络作为生成器 \( G \),该网络接受随机噪声向量 \( z \) 作为输入,并输出一张合成图像 \( I_{synthetic} \)[^4]。 2. **损失函数设计** 定义一个适合特定任务的损失函数 \( L(I_{synthetic}, I_{target}) \),其中 \( I_{target} \) 表示目标图像。常见的损失形式包括像素级均方误差 (MSE) 或感知损失 (Perceptual Loss)[^5]。 3. **参数更新策略** 只有生成器中的权重被调整,而不涉及任何外部数据驱动的过程。这使得整个算法能够在单张图片上运行并快速收敛到合理的结果[^6]。 #### 实现代码示例 下面提供了一个简单的 PyTorch 版本实现框架供参考: ```python import torch from torchvision import transforms from PIL import Image class Generator(torch.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Generator, self).__init__() # Define your generator architecture here. def forward(self, x): pass # Implement the forward propagation logic. def deep_image_prior(target_img_path, num_iterations=5000):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transform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ToTensor(), ]) target_img = Image.open(target_img_path).convert("RGB") target_tensor = transform(target_img).unsqueeze(0).to(device) gen_input = torch.randn((1, latent_dim, height, width)).to(device) model = Generator().to(device) 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0.01) for i in range(num_iterations): synthetic_output = model(gen_input) loss = ((synthetic_output - target_tensor)**2).mean() optimizer.zero_grad()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if i % 500 == 0: print(f"Iteration {i}: Loss={loss.item()}") if __name__ == "__main__": deep_image_prior("./path_to_target_image.jpg", num_iterations=5000) ``` 上述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构建基本的生成器以及执行迭代优化过程以匹配给定的目标图像。 ---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