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项目开发中随着业务越来越多,导致功能之间耦合性高、开发效率低、系统运行缓慢难以维护、不稳定。微服务架构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而 Spring Cloud 是微服务架构最流行的实现。
架构演变
1、集中式架构
优点:
系统开发速度快
维护成本低
适用于并发要求较低的系统
缺点:
代码耦合度高,后期维护困难
无法针对不同模块进行优化
无法水平扩展
单点容错率低,并发能力差
2、垂直拆分
优点:
系统拆分实现了流量分担,解决了并发问题
可以针对不同模块进行优化
方便水平扩展,负载均衡,容错率提高
缺点:
系统间相互独立,会有很多重复开发工作,影响开发效率
3、分布式服务
优点:
将基础服务进行了抽取,系统间相互调用,提高了代码复用和开发效率
缺点:
系统间耦合度变高,调用关系错综复杂,难以维护
4、服务治理 (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它是一种设计方法,其中包含多个服务, 服务之间通过相互依赖最终提供一系列的功能。一个服务通常以独立的形式存在于操作系统进程中。各个服务之间通过网络调用。
缺点:
每个供应商提供的ESB产品有偏差,自身实现较为复杂;应用服务粒度较大,ESB集成整合所有服务和协议、数据转换使得运维、测试部署困难。所有服务都通过一个通路通信,直接降低了通信速度。
5、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是使用一套小服务来开发单个应用的方式或途径,每个服务基于单一业务能力构建,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使用轻量级机制通信,通常是HTTP API,并能够通过自动化部署机制来独立部署。这些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实现,以及不同数据存储技术,并保持最低限度的集中式管理。
特点:
单一职责:微服务中每一个服务都对应唯一的业务能力,做到单一职责
面向服务:是说每个服务都要对外暴露服务接口API。并不关心服务的技术实现,做到与平台和语言无关,也不限定用什么技术实现,只要提供REST的接口即可。
自治:自治是说服务间互相独立,互不干扰
- 团队独立:每个服务都是一个独立的开发团队
- 技术独立:因为是面向服务,提供REST接口,使用什么技术没有别人干涉
- 前后端分离:采用前后端分离开发,提供统一REST接口,后端不用再为PC、移动段开发不同接口
- 数据库分离:每个服务都使用自己的数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