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zip包:
- 下载完扔服务器里,http://dev.mysql.com/downloads/mysql/5.6.html#downloads
- 或者服务器在线下载
wget http://dev.mysql.com/get/Downloads/MySQL-5.6/mysql-5.6.33-linux-glibc2.5-x86_64.tar.gz
-
步骤(linux命令解释向下翻,在第三点):
1、解压
tar -zxvf mysql-5.6.33-linux-glibc2.5-x86_64.tar.gz
2、将解压文件夹里的内容复制到此路径下/usr/local/mysql
cp -r mysql-5.6.33-linux-glibc2.5-x86_64 /usr/local/mysql
3、服务器添加用户组和用户
#添加用户组
groupadd mysql
#添加用户mysql 到用户组mysql
useradd -g mysql mysql
4、进入刚刚复制的路径下
cd /usr/local/mysql/
5、创建数据存放地址的文件夹
mkdir ./data/mysql
6、关联myql用户到mysql用户组中(安装位置和数据位置不同)
chown -R mysql:mysql ./
7、执行安装命令
./scripts/mysql_install_db --user=mysql --datadir=/usr/local/mysql/data/mysql
如出现此提示:please install the following Perl modules before executing ./scripts/mysql_install_db:
Data::Dumper。
先安装autoconf库后再重新执行
yum -y install autoconf
如出现此提示: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libaio.so.1: cannot open shared object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执行
yum -y install libaio-devel
8、复制启动脚本(可选)
cp support-files/mysql.server /etc/init.d/mysqld
9、复制配置文件(可选)
cp support-files/my-default.cnf /etc/my.cnf
10、启动脚本赋权限
chmod 755 /etc/init.d/mysqld
11、修改启动脚本
vi /etc/init.d/mysqld
#修改项:
basedir=/usr/local/mysql/
datadir=/usr/local/mysql/data/mysql
12、启动
service mysqld start
如果报错如图
没有指定他的配置文件的话,他会默认找到/etc/my.cnf 这个配置文件,因为我们修改了mysql的数据存储目录。所以将/etc/my.cnf 删掉,再次启动。成功。
#查看运行状态
service mysqld status
13、修改环境变量
#加入环境变量,编辑 /etc/profile,这样可以在任何地方用mysql命令了
export PATH=$PATH:/usr/local/mysql//bin
source /etc/profile
-
本篇所使用的常见linux命令:
(1)解压
tar
-c: 建立压缩档案
-x:解压
-t:查看内容
-r:向压缩归档文件末尾追加文件
-u:更新原压缩包中的文件
这五个是独立的命令,压缩解压都要用到其中一个,可以和别的命令连用但只能用其中一个。下面的参数是根据需要在压缩或解压档案时可选的。
-z:有gzip属性的
-j:有bz2属性的
-Z:有compress属性的
-v:显示所有过程
-O:将文件解开到标准输出
下面的参数-f是必须的
-f: 使用档案名字,切记,这个参数是最后一个参数,后面只能接档案名。
(2)复制解压的目录
命令格式为:cp 源文件 目标文件(夹)
这个是使用频率最多的命令,负责把一个源文件复制到目标文件(夹)下。复制到文件夹下,则文件名保持不变,复制到文件中,则文件名变更。如果目标文件已经存在或目标文件夹中含有同名文件,则复制之后目标文件或目标文件夹中的同名文件会被覆盖。
-a:此选项通常在复制目录时使用,它保留链接、文件属性,并复制目录下的所有内容。其作用等于dpR参数组合。
-d:复制时保留链接。这里所说的链接相当于Windows系统中的快捷方式。
-f:覆盖已经存在的目标文件而不给出提示。
-i:与-f选项相反,在覆盖目标文件之前给出提示,要求用户确认是否覆盖,回答"y"时目标文件将被覆盖。
-p:除复制文件的内容外,还把修改时间和访问权限也复制到新文件中。
-r:若给出的源文件是一个目录文件,此时将复制该目录下所有的子目录和文件。
-l:不复制文件,只是生成链接文件。
(3)groupadd命令用于将新组加入系统。
groupadd [-g gid] [-o]] [-r] [-f] groupname
-g gid:指定组ID号。
-o:允许组ID号,不必惟一。
-r:加入组ID号,低于499系统账号。
-f:加入已经有的组时,发展程序退出。
举例:
建立一个新组,并设置组ID加入系统:
#groupadd -g 344 cjh
此时在/etc/passwd文件中产生一个组ID(GID)是344的项目。
(4)useradd命令用来建立用户帐号和创建用户的起始目录,使用权限是终极用户。
useradd [-d home] [-s shell] [-c comment] [-m [-k template]] [-f inactive] [-e expire ] [-p passwd] [-r] name
-c:加上备注文字,备注文字保存在passwd的备注栏中。
-d:指定用户登入时的启始目录。
-D:变更预设值。
-e:指定账号的有效期限,缺省表示永久有效。
-f:指定在密码过期后多少天即关闭该账号。
-g:指定用户所属的起始群组。
-G: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
-m: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M:不要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n:取消建立以用户名称为名的群组。
-r:建立系统账号。
-s:指定用户登入后所使用的shell。
-u:指定用户ID号。
(5)进入文件夹,cd
(6)mkdir,创建文件夹
(7)chown
chown[选项]...[所有者][:[组]]文件...
通过chown改变文件的拥有者和群组。在更改文件的所有者或所属群组时,可以使用用户名称和用户识别码设置。普通用户不能将自己的文件改变成其他的拥有者。其操作权限一般为管理员。
必要参数:
-c显示更改的部分的信息
-f忽略错误信息
-h修复符号链接
-R处理指定目录以及其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v显示详细的处理信息
-deference作用于符号链接的指向,而不是链接文件本身
选择参数:
--reference=<目录或文件>把指定的目录/文件作为参考,把操作的文件/目录设置成参考文件/目录相同拥有者和群组
--from=<当前用户:当前群组>只有当前用户和群组跟指定的用户和群组相同时才进行改变
--help显示帮助信息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8)chmod 设置权限
chmod 755 设置用户的权限为:
1.文件所有者可读可写可执行
2.与文件所有者同属一个用户组的其他用户可读可执行
3.其它用户组可读可执行
-
方便操作的软件:
-
参考文章:
- 常见错误
https://blog.youkuaiyun.com/qq_15783243/article/details/78565705
2.安装
https://www.cnblogs.com/zhangXingSheng/p/6941422.html
3.安装手记
https://www.cnblogs.com/siqi/p/3567551.html
4.安装过程(主要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bookwed/p/5896619.html
5.linux命令(chmod )
http://www.cnblogs.com/lhm166/articles/6605059.html
6.useradd 和groupadd
https://www.cnblogs.com/carltonx/p/5403001.html
7.linux chmod 755
https://www.cnblogs.com/shangzekai/p/5822907.html
8.其它linux命令,菜鸟,百度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