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年,从北京到上海需要 22 小时绿皮火车,到 2020 年,高铁只需要 4 小时即可直达。
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交通网络史诗级的生长——而今天,一本覆盖全国、持续 28 年的"地球笔记"终于打开。
如果你需要这个道路数据资源,请在文末查看该数据的领取方法。
精度直达县城的超级数据库
这套数据来自芝加哥大学贝克尔弗里德曼经济研究所,该团队耗时多年打造的这份数据库,如同给中国交通拍了套持续 28 年的CT扫描。
全息记录:公路、高速、铁路、高铁、水路 5 大脉络。
微观到县:精确到每个县城到最近高速口的距离变化。
动态生长:1993-2020 每年路网变化,精确到高铁每段轨道开通时间。
1993-2020 年中国高速路变化情况
当这些数据叠加,我们第一次看清中国如何用 30 年织就世界最密交通网——总里程从 18 万公里暴增至 56 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 14 圈!
藏在路线图里的反常识
数据揭示的不仅是增长奇迹,更有颠覆认知的细节。
被遗忘的过客:44% 县市虽有高铁穿过却无站点,直线距离掩盖真实可达性。
速度的代价:高速公路网扩张 12 倍,但西部县城到高速口仍是东部 3 倍距离。
隐秘的转折点:2003年高铁诞生后,县城平均到站距离从 1254 公里骤降至 59 公里。
2003、2010、2015、2020年高铁情况
每一段路网的延伸,都是无数人命运的转折点。
一个数据偏差引发的蝴蝶效应
研究团队发现,用简单直线距离估算交通便利度,会严重误判经济影响。
例如某贫困县虽被高速路穿过,但因地形复杂,实际到达需绕行 20 公里,这种“看得见走不到”的困境,导致早期研究高估了交通红利。
1995 年、2003 年、2013 年和 2020 年国道数据
数据的精度,决定了我们理解世界的深度。
你的生活正被这些数据改变
房价密码:高铁站 10 公里内的县城,房价年均增速高出周边 35%。
产业迁徙:高速公路网密度每提升 10%,制造业企业选址向县域下沉 23%。
隐形福利:县城到高速口距离缩短 1 公里,中小学教师留存率提高 2.8%。
1993-2020年县级交通覆盖率
路网的每一次生长,都在改写普通人的生活剧本。
未来已来的中国式研究革命
这个开放数据库正在催生跨学科研究风暴:经济学家用它追踪乡村振兴,环境学家分析路网与碳排放关系,甚至电商平台借此优化物流网络。
1993 年、2000 年、2010 年和 2020 年的县级连通性
正如论文作者所言:“这些数据不是终点,而是理解中国发展密码的新起点。”
数据查看
你可以用水经微图5(简称“微图5”)打开查看分享的数据,部分数据加载如下图所示。
微图 5
微图5是一个基于 WeMapEngine 为内核研发的全新版本,可以实现秒加千万级 SHP 数据的功能。
关于其详细介绍请参考《水经微图 PC版5.1.0正式发布,新增扫码添加图源功能》一文。
写在最后
本文为你分享了 1993 年到 2020 年我国交通数据的分析,通过数据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由此带来的经济和生活的变化。
你可以立即点击“分享”按钮,将本文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