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集成与自动化验收测试:从理论到实践
1. 持续集成开发工作流
在软件开发中,选择合适的开发工作流对于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CI)至关重要。常见的开发工作流有以下三种:
- 主干开发工作流(Trunk-based workflow) :这是最简单的策略。只有一个中央仓库,所有项目变更都通过一个入口进入,这个入口被称为主干(trunk)或主分支(master)。团队成员克隆中央仓库以获得本地副本,然后直接将更改提交到中央仓库。这种工作流可能会导致管道经常失败,因为每个人都直接向主代码库提交代码。一旦构建失败,开发团队需要立即停止手头工作并修复问题。
- 分支开发工作流(Branching workflow) :代码被存放在多个不同的分支中。当开发者开始开发新功能时,会从主干创建一个专用分支,并将所有与该功能相关的更改提交到这个分支。这样多个开发者可以在不破坏主代码库的情况下开发一个功能。功能完成后,开发者将功能分支从主分支变基(rebase),并创建一个包含所有功能相关代码更改的拉取请求(pull request)。经过代码审查和系统自动检查后,代码被合并到主代码库。不过,这种工作流可能导致集成不够“持续”,因为一个功能的开发可能需要数周或数月,在此期间分支未集成到主代码中,而且还需要不断进行合并和解决冲突。
- 分叉开发工作流(Forking workflow) :在开源社区中非常流行。每个开发者都有自己的服务器端仓库,这些仓库在技术上是相同的。分叉意味着从另一个仓库创建一个新的仓库。开发者将代码推送到自己的仓库,当需要集成代码时,会向其他仓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8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