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中的可维护性实践
在软件开发领域,如何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现代的 CASE 工具让一次性设计方法变得比以往更具吸引力,同时,编写可维护的面向对象程序也有诸多技巧和原则。
一次性设计方法
现代 CASE 工具支持快速迭代,能在原本完成两个设计的时间内完成三到四个设计。对于项目经理来说,在项目开始前需要判断哪些地方采用一次性设计会有帮助。可以通过研究初步的项目计划或概念,找出需要优化的关键部分,并设定目标来评估和改进设计。
使用一次性设计能让我们在创建软件的过程中学习,尽管可能会伤点自尊,但最终能得到更好的软件。这需要我们做到两点:一是保持谦逊,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这样才能学习进步;二是摒弃一些随意的习惯,更周全地规划项目。要审视整个项目,识别出可能困难甚至致命的部分,并预留必要的时间。简单来说,就是边做边学,舍弃糟糕的软件,第二次做对它。
编写可维护的面向对象程序
面向对象程序本可以消除脆弱的代码和维护噩梦,但前提是从一开始就让程序具备可维护性。然而,如今很多面向对象程序员正在编写未来难以维护的应用程序。尽管面向对象编程能促进扩展性和可修改性,让程序更易理解和增强,但只有在精心设计的情况下,面向对象程序才易于维护。很多组织转向面向对象开发是因为现有遗留代码的维护问题,但他们往往只关注当前的开发问题,忽略了未来的维护问题。而且,难以维护的应用程序并不会带来工作保障,它们很快会被外包或重写,导致很多维护程序员失业。
组织应该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来提高可维护性,即可维护的代码产生可维护的方法,可维护的方法产生可维护的类,可维护的类产生可维护的应用程序。以下是一些编写可维护的面向对象程序的技巧: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