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覆盖林业:采伐方法与生物多样性的关联探究
1. 引言
在森林管理领域,连续覆盖林业(CCF)作为一种重要的森林经营方式,其采伐方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备受关注。不同的采伐方法,如选择采伐、间隙采伐和渐伐,在北欧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应用。了解这些采伐方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2. 不同采伐方法的研究情况
2.1 间隙采伐
间隙采伐是在森林中开辟一定大小的间隙进行树木采伐。在芬兰的“基于自然森林干扰动态的管理模型”(DISTDYN)实验中,于2009 - 2010年在挪威云杉和苏格兰松林中开辟了直径约25 - 35米和40 - 60米的间隙,采伐强度为体积的20% - 35%。
- 对甲虫和真菌的影响 :采伐后的前3年,云杉林中粗死木(直径≥15厘米)的数量对腐生甲虫物种数量的影响大于采伐方法。7年后,多孔菌物种也呈现出类似的模式。在瑞典的挪威云杉林间隙采伐实验中,采伐后的前三个夏天,间隙内的甲虫群落组成差异不大,但一些群体,如韧皮部取食甲虫(如树皮甲虫)在间隙采伐管理的林分中更为丰富,不过这种增加是暂时的,与采伐产生的新鲜死木有关。
- 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瑞典的研究还表明,采伐5年后,成熟参考森林和间隙采伐林分的林分水平鸟类群落组成没有显著差异;8年后,维管植物和苔藓也没有明显差异。
2.2 渐伐
渐伐在北欧国家的生态研究中偶尔被涉及。渐伐的短期效果与选择采伐相似,但当保留木被移除时,森林物种群落会受到额外影响,而选择采伐可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