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扩展一致性接口(SCI):原理、特性与应用
1. SCI简介
可扩展一致性接口(Scalable Coherent Interface,SCI)是一项创新的互连标准,主要面向高性能计算和网络领域。最初,它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总线专家们定义高性能计算机总线(“超级总线”)的尝试,旨在支持大规模多处理。然而,传统背板总线技术存在固有的串行瓶颈和信号传输限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于是,研究团队转向开发分布式解决方案,最终在1992年确定了SCI规范。
SCI规范描述了硬件和协议,为处理器提供了类似于总线的共享内存视图。它支持对内存位置的读写和锁定操作,以及消息和中断的传输。此外,还定义了硬件协议来保持处理器缓存的一致性。与以往的解决方案不同,SCI互连、内存系统和相关协议是完全分布式和可扩展的,基于点对点链路构建,实现了硬件层面的分布式共享内存(DSM),几乎避免了所有的串行化问题。
2. SCI的目标
- 高性能 :为并行或分布式应用提供高通信性能,包括高持续吞吐量、低延迟和低CPU通信开销。目标是实现GBit/s级别的链路速度,在松散耦合系统中实现低微秒级的延迟,在紧密耦合的多处理器系统中延迟更低。
- 可扩展性 :
- 性能扩展 :随着系统中节点数量的增加,聚合带宽能够相应扩展。
- 互连距离扩展 :根据介质和物理层实现,互连距离可从厘米级扩展到数十甚至数百米,同时基于相同的逻辑层协议。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