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在做一些信创产品,所以聊了一些国产化相关的话题。在介绍国产化系统时,就会有网友质疑,国产系统使用的 Linux 内核,算什么国产。还有的朋友会问,听你介绍了这么多国产系统,好像周围没什么人使用国产系统。
其实我们可以参考其它的行业,就拿汽车工业来说吧。从一汽成立算起,中国汽车工业也是发展了 70 年。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引入外资,以市场换取技术,然后满大街的合资车、进口车,国产车一直步履蹒跚。很多人批评,中国汽车产业毁了,市场丢了,技术也没学到。真的是没学到技术吗?狭义上是,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但从广义上讲,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大批的相关技术人员和产业链。等到新能源这个契机,中国汽车工业一下子爆发。国产汽车销量在2023年首次超过合资车,在新能源车领域,销量更是遥遥领先于合资品牌车型。
在信息产业领域,同样也有这样一段路要走,而且信息产业,情况又有点不一样。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安可、信创和国产化。
一、什么是安可?
"安可"是"安全可控"的简称,强调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自主可控性。它主要针对以下需求:
- 信息安全:确保信息技术产品不会被外部势力控制或窃取。
- 技术自主: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提升核心技术的自给能力。
安可的目标是推动技术、产品、供应链的国产化。例如,在政府、金融、电信等关键领域,逐步使用国产操作系统、芯片、数据库等,保障核心业务的安全性。
典型应用场景:
- 政府机关全面切换国产办公软件和系统。
- 金融机构采用国产数据库和安全设备。
二、什么是信创?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是在安可的基础上延伸出的更广泛概念。信创不仅关注技术和产品的安全可控性,还强调创新能力和产业生态。
信创覆盖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产业链,包括:
- 基础硬件:芯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
- 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
- 应用软件:办公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等。
- 行业解决方案:针对不同行业(如教育、医疗、交通)的数字化系统。
信创的核心是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建立自主可控的完整产业生态。其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产业扶持和企业协同。
典型例子:
- 龙芯、兆芯等国产芯片的推广应用。
- 统信UOS操作系统在金融、电信等领域的普及。
三、什么是国产系统?
国产系统是指由国内企业或机构开发,满足本地化需求、并在自主技术基础上实现的信息技术系统。国产的定义不仅限于开发主体位于国内,还包括以下要素:
- 技术自主:核心技术和关键组件由国内掌握,例如自研的操作系统或数据库引擎。
- 产业链本地化:研发、生产、服务的主要环节在国内完成。
- 符合国家标准:产品能够满足国内特定的安全、合规和性能要求。
常见国产系统:
- 统信UOS:统信软件推出的操作系统,基于Linux内核,广泛应用于办公、教育等领域。
四、安可、信创和国产化的关系
三者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安可、信创均属于国产化的范畴。国产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涵盖了国内企业通过购买引进国外技术,并在国内建厂生产商品进行销售的情况,即便不掌握核心技术,这也被视为国产化的一种形式。
三者之间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生态链。安可为信创和国产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确保信息技术产品在关键领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信创在安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推动技术自主创新和全产业链国产替代。而国产化则是实现信创目标的具体行动和保障,通过自主研发设计,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和技术,实现信息技术领域的全面自主可控.
五、信创的2+8+n 战略
有了目标,还需要落地。但当年家电、手机、汽车等行业的打法,不适用信创产业。这些行业开始都是以低价切入,从性价比入手,慢慢积累用户。但信息产业,很难照搬。软件产品太容易盗版,然后在互联网时代,大多数软件都是免费,价格战都没法打。
所以,中国推进信息技术自主可控是分阶段推进,这就是信创的“2+8+N”战略:
2:党政机关
• 先行试点:党政机关是信创改革的起点,从电子公文系统开始,逐步实现国产化。
• 下沉推广:在省市级层面基本完成国产化后,向区县乡级别推进,目标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安全可靠应用.
8:八大关键行业
• 金融:从OA系统到一般系统,逐步向核心业务系统国产化演进.
• 电信:国产服务器招标比例逐年增加,预计5年内实现全面升级.
• 电力、石油:信创改造逐步深入和起步.
• 交通、教育、医疗:分别处在前期探索、发展高峰和少量案例落地阶段.
• 航空航天:信创替换也在逐步推进.
N:其他行业
• 扩展应用:在党政和八大关键行业信创应用成熟后,向汽车制造、烟草、物流等其他行业扩展.
• 全场景应用:推动信创产品在全行业的普及和深入应用,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全面覆盖.
“2+8+N”战略旨在从党政机关试点,扩展到关键行业,最终向全行业渗透,构建国产信息技术生态体系,提升国家信息安全和产业竞争力。
目前,信创产业已经跨过了初步的试点阶段,正在积极推进在八大重点行业的落地应用。至于全面国产化,还需要多年的时间。
这条路充满挑战,需要我辈共同努力,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