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博客的内容都来自Linuxcast.net的linux学习视频,这是自己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大家一起学习,并且这也是我第一次写博客,有什么问题请不吝赐教,在这里不胜感激。
这篇的内容偏向于理论,没有实践操作,后续可能会进行补充。
Linux中的软件包管理有三种形式,源代码形式,RPM软件包,YUM软件包
源代码形式
绝大数开源软件以源代码的形式发布;源代码一般会打包成tar.gz的归档压缩文件;程序源代码需要编译成为二进制形式后才能够有使用。
源代码基本编译流程:
1. ./configure 检查编译环境,相关库文件以及配置参数并且生成makefile
2. make 对源代码进行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
3. make install 将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安装到当前计算机中
优点:
1.使用源代码形式,编译出来的软件就是针对某个平台的,兼容性好。
2.可在编译之前进行某些配置,可控性好。
适用于所有系统,可定制
缺点:
使用起来麻烦,源代码之间有大量的依赖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开源软件可能会使用到其他开源软件的功能,在安装时可能需要先安装所依赖的开源软件;
编译时间长,极易出现错误。
RPM软件包管理
RPM:redhatPackage Manager,由ErikTroan和MarcEwing开发
RPM通过将源代码基于特定平台系统便以为可执行文件,并且保存相应的依赖关系
设计目标:使用简单;使用单一软件包文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