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yxml2源码分析(一)

本文详细介绍了tinyxml2的源码分析过程,从解析入口、跟踪调用到分析各个函数,逐步揭示XMLDocument类如何加载XML文件,解析XML文档的结构。作者通过实例解析了XML元素、文本节点、属性的处理,以及标签闭合的逻辑,揭示了tinyxml2内部的工作原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tinyxml2源码分析

时间:大一下刚开学

状态:看完c++ primer, 阅读完一遍Effective c++

Tinyxml2介绍:

主要思路:

  1. “找到一个入口”,从解析xml的类和函数入手
  2. “抓住主干”, 主要理解解析xml的算法设计和实现思路,和OO的设计思路
  3. ”有区别的对待不同的细节“,分清哪些细节对于理解代码有重要作用,哪些只是辅助实现
  4. “记录自己学到的新技术”,通过复述和总结提升自己

分析过程:

一:解析入口

tinyxml2有4k+lines的代码,在成功运行完样例之后。先查看文档,得知解析函数的入口。

    int example_1()
    {
        XMLDocument doc;
        doc.LoadFile( "resources/dream.xml" );
        return doc.ErrorID();
    }

tinyxml2提供XMLDocument类来作为外部接口,LoadFile负责从文件中读取字符串。紧接着调用Parse()函数解析xml字符串。

    char* p = _charBuffer;
    p = XMLUtil::SkipWhiteSpace( p );
    p = const_cast<char*>( XMLUtil::ReadBOM( p, &_writeBOM ) );
    // ...
    ParseDeep(p, 0 );

从后面的分析可以看出,p指向正要解析的字符,SkipWhiteSpace( p )用来跳过空白符。ReadBOM( p, &_writeBOM )用来解析XML文档的BOM头(关于BOM头可以百度一下),这些函数都返回指向下一个未解析的字符的指针。
最后,调用ParseDeep(p, 0 );开始标签的解析。

二:跟踪ParseDeep()调用

由于XMLDocument并未重载此函数,所以调用的是XMLNode::ParseDeep()

    while( p && *p ) {
        //...
    }

一个循环,大致可以猜到用来解析节点。接下来调用p = _document->Identify( p, &node );,跟踪进去,有类似static const char* xmlHeader = { "<?" };的常量,结合XML的知识,这些是开标签的一开始的几个符号。

    XMLNode* returnNode = 0;
    if ( XMLUtil::StringEqual( p, xmlHeader, xmlHeaderLen ) ) {
        TIXMLASSERT( sizeof( XMLDeclaration ) == _commentPool.ItemSize()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