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库:数据库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即在计算机系统中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使用的相关联的数据集合。
2、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软件。
3、约束:约束是通过限制列中数据、行中数据和表之间数据来保证数据完整性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4、函数依赖:如果属性X的值决定属性Y的值,那么属性Y函数依赖于属性X。
5、数据库的安全性: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因不合法用户的访问而造成数据的泄密或破坏。
6、存储过程:存储过程是SQL语句和可选流程控制语句的预编译集合,它以一个名称存储并作为一个单元处理,能够提高系统的应用效率和执行速度。(将负责不同功能的语句集中起来而且按照用途分别独立放置,以便能够反复调用。)
7、数据库的设计过程:需求分析阶段、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物理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以及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需求分析:通过详细调查显示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解原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概念结构设计: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型。逻辑结构设计:产生一个DBMS可处理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库模式。物理结构设计:将逻辑设计中产生的数据库逻辑模型结合指定的DBMS,设计出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数据库实施:根据逻辑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建立其实际的数据库结构,并装入数据,进行试运行和评价的过程。运行和维护:对数据库设计进行评价、调整、修改等维护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是设计工作的继续和提高。)
8、T-SQL语言特点和分类:
特点:1)综合统一;2)两种使用方式,统一的语法结构;3)高度非过程化;4)类似于人的思维习惯,容易理解和掌握。
分类:1)数据定义语言:CREATE ALTER DROP数据库或数据库对象;
2)数据操纵语言:INSERT UPDATE DELETE 数据在表或视图中;
3)数据控制语言:GRANT授予 REVOKE收回 DENY 收回权限并禁止从其他角色继承许可权限
4)数据查询语言:SELECT
9、关系规范化的目的以及常用的三种范式解释
关系规范化的目的是解决关系模式中存在的数据冗余、插入和删除异常以及更新异常等问题。
第一范式:要求无重复记录,字段不可分解。
第二范式:符合第一范式,每个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码。
第三范式:符合第二范式,没有一个非主属性传递函数依赖于码。
10、SQL强制实施数据完整性的手段:
实体完整性:行的取值不能重复,SQL提供主键约束PRIMARYKEY,唯一索引UNIQUE,标识列。
参照完整性:提供外键FOREIGN KEY,即一个表里面的某一个列必须参照另一个表里面某一个列。
用户定义完整性:域完整性,规定数据范围,数据类型,取值整形或是浮点型,有CHECK约束,FOREIGN KEY外键约束,DEFAULT默认值约束
11、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的异同点
不同:
是否改变物理排序:聚集索引改变物理排序。
表中的数据列是否索引的页级节点:聚集索引是。
表中可以创建索引的数量:最多可以建立250个非聚集索引,或者249个非聚集索引和1个聚集索引。
相同:
作用都是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存储结构都是树形,都为递加树的结构。
12、索引是什么,为什么需要索引,索引的优点
索引是对数据库表中一个或多个列的值进行排序的结构,通过记录表中的关键值指向表中的记录,这样数据库引擎就不用扫描整个表而定位到相关的记录。
优点:1)大大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
2)创建唯一性索引,保证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
3)加速表和表之间的连接。
4)在使用分组和排序字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同样可以显著减少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时间。
5)查询优化器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依靠索引起作用。
13、主键约束和唯一键约束的异同点
不同点:
个数不同,主键约束只能有一个。
是不是允许空值,主键约束不允许空值。
相同点:都是用来强制实施实体完整性
14、视图
视图是一张虚拟表,作为一种数据库对象,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检索数据表中的数据的方式。
目的:用来从数据库里基本表中导出用户需要的数据。
优点:1)为用户集中数据。
2)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3)重新定制数据。
4)数据保密。
15、SQL Server安全机制
1)操作系统级:在用户使用客户计算机通过网络实现SQLServer服务器的访问时,用户首先要获得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权。
2)SQL Server级的安全性:SQL Server的服务器级安全性建立在控制服务器登陆账号和口令的基础上。
3)数据库级的安全性:面对不同的数据库入口,用户接受的第三次安全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