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c OS X
mini灯
让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讲讲Linux当年的那些事儿~~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Mac OS X 背后的故事(九)半导体的丰收(中)
文 / 王越经过6年时间,4个发行版,苹果终于完成了向64位的迁移,并随着Snow Leopard的发布推出了解决并行编程问题的Grand Central Dispatch(简称GCD)技术,释放了多核系统的潜力。和10.5一样,在10.6 Snow Leopard中,苹果继续利用64位的迁移砍掉了诸多老技术,很多新技术仅以64位的模式被支持。例如重写的QuickTime X框架,转载 2013-01-25 11:04:40 · 1709 阅读 · 0 评论 -
Mac OS X 背后的故事(二)——Linus Torvalds的短视
文/王越《Mac OS X背后的故事》系列文章将为大家介绍Mac OS X的发行版本、技术历史、相关人物等内容。本文是系列连载的第二篇,主要的故事来源是Linus Torvalds的自传《Just for Fun: The Story of an Accidental Revolutionary》。Steve Jobs于1997年回归AppleSteve J转载 2013-01-25 10:48:14 · 1350 阅读 · 0 评论 -
Mac OS X背后的故事(十)Mac OS X文件系统的来龙去脉(上)
文 / 王越HFS+和UFS文件系统同时被引入早期的Mac OS X,随着若干年的发展,HFS+提供的功能已超越UFS,使其在Mac OS X 10.5之后成为成为唯一正式的Mac OS X系统,但因为其背负许多的历史包袱,为考虑兼容性,这些陈旧的设计并不能被推翻重来,所以苹果开始秘密研发下一代的文件系统。著名BSD开发者Marshall Kirk McKusick转载 2013-01-25 11:07:52 · 2906 阅读 · 0 评论 -
Mac OS X 背后的故事(九)半导体的丰收(下)
文 / 王越随着CPU与GPU合并成技术发展的趋势,苹果开发出了OpenCL框架,能够进行高速并行处理的能力使OpenCL成为了业界标准,被广泛应用。最近几年,GPU的发展吸引了很多来自科学计算界人士的目光。GPU有稳定的市场推动力—公众喜闻乐见的电子游戏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升级GPU的需求—因此比CPU的更新步伐更快。从技术上讲,GPU本身就是多核架构,高端显卡往往有五百多个核心,即转载 2013-01-25 11:06:11 · 1033 阅读 · 0 评论 -
Mac OS X 背后的故事(七)Cordell Ratzlaff 引发的 Aqua 革命(下)
文 / 王越Mac OS X 背后的故事(六)讲到,Cordell Ratzlaff新界面方案得到Steve Jobs的高度肯定,Steve Jobs让各开发组紧紧围绕在界面设计组周围,共同建造Mac OS X。此时,离Mac OS X第一个公共测试版的发布,仅有一年半时间。这时苹果的设计构想,还仅仅是个概念,在本篇中我们将展示Aqua的具体设计过程。设计与软件的融合转载 2013-01-25 10:59:48 · 1274 阅读 · 0 评论 -
Mac OS X 背后的故事(三)Mach之父Avie Tevanian
1975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纽约分校,一组研究员正在做一个名为RIG(Rochester’s Intelligent Gateway)的项目,它由Jerry Feldman主持设计。RIG的目标是给所有本地以及远端的计算设备(比如磁盘、列印机、磁带、绘图机等)提供一组统一的访问方式,其作业系统称为Aleph。为了实现所需要的功能,Aleph的内核主要构建了一个进程交互(Interprocess C转载 2013-01-25 10:51:46 · 1801 阅读 · 0 评论 -
Mac OS X背后的故事(十)Mac OS X文件系统的来龙去脉(下)
文/王越由于各种缺点,干掉HFS+势在必行,然而用什么取代HFS+呢?苹果开始秘密移植下一代的文件系统—ZFS,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干扰下,Mac OS X的ZFS支持却只是昙花一现,未来文件系统之路将走向何方?文件系统的新时代——ZFS为了代替HFS+,苹果开始为研发下一代文件系统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但这时Sun公司的工作让苹果的员工们为之一振。2004年,Sun转载 2013-01-25 11:08:53 · 1359 阅读 · 0 评论 -
Mac OS X 背后的故事(九)半导体的丰收(上)
文/王越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东部,有一个风景秀美的城市叫费城。在这个城市诞生了一系列改变世界的奇迹:第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美立坚合众国,就在第五街的路口诞生;举世闻名的费城交响乐团,1900年在市中心的Academy of Music奏响了他们的第一个音符。而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坐在三十四街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系的一楼实验室,面前摆放着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1转载 2013-01-25 11:03:26 · 2142 阅读 · 0 评论 -
Mac OS X 背后的故事(八)三好学生Chris Lattner的LLVM编译工具链
文 / 王越2011年12月3日,LLVM 3.0正式版发布,完整支持所有ISO C++标准和大部分C++ 0x的新特性, 这对于一个短短几年的全新项目来说非常不易。开发者的惊愕在2011年WWDC(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的一场与Objective-C相关的讲座上,开发者的人生观被颠覆了。作为一个开发者,管理好自己程序所使用的内存是天经地义的事,好比人们在溜狗转载 2013-01-25 11:01:50 · 1429 阅读 · 0 评论 -
Mac OS X 背后的故事(六)Cordell Ratzlaff 引发的 Aqua 革命(上)
文 / 王越Aqua是Mac OS X Public Beta全新用户界面的名字,英文中为水的词根,寓意以水为灵感,精心设计。Steve Jobs曾介绍说,Aqua的设计是如此之美好,初次见它甚至有想亲吻的冲动。本篇Cordell Ratzlaff 引发的 Aqua 革命(上)介绍的是Aqua的起源和来历,在下篇中,我们将展示Aqua的具体设计过程。“Mac OS的图形转载 2013-01-25 10:57:42 · 1422 阅读 · 0 评论 -
Mac OS X 背后的故事(一)力挽狂澜的Ellen Hancock
文 / 王越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在杂志上连载一系列关于Mac OS X发展历史的文章。本系列将为大家介绍Mac OS X的发行版本、技术历史、相关人物等内容。本文是系列连载的第一篇。Ellen Hancock曾任苹果公司技术总监故事还得从20世纪90年代说起。Ellen Hancock是本文的主人公,也是一位女英雄。她因在IBM的经历而被人们所熟悉。1966-转载 2013-01-25 10:45:50 · 1068 阅读 · 0 评论 -
Mac OS X 背后的故事(五)Jean-Marie Hullot的Interface Builder神话
文 / 王越Interface Builder,是用于苹果公司Mac OS X操作系统的软件开发程序,Xcode套件的一部分,于1988年创立。它的创造者Jean-Marie Hullot自称是“一个热爱旅行、充满激情的摄影师”,本篇分享Hullot热爱技术的那一面——创造Interface Builder的过程。因势而动1981年, Jean-Marie Hull转载 2013-01-25 10:56:05 · 1165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