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再次回到冒泡这个问题。一起来研究下这个简单算法吧;
冒泡的核心就是 比较 与 交换 ,为什么说是冒泡呢,这个算法每次把最大(最小)的值后移,很像小鱼吐泡泡哈哈;
它的代码如下:
int arr[10],i,j,tmp;
for( i=0; i<10; i++)//对数组赋值
{
scanf("%d",&arr[i]);
}
for( i=1; i<10; i++)//外层循环确定次数
for( j=0; j<10-i; j++)//内层循环确定比较的次数
{
if(arr[j]>arr[j+1])//比较与交换
{ tmp=arr[j];
arr[j]=arr[j+1];
arr[j+1]=tmp;
}
}
for(i=0;i<10;i++)
printf("%d ",arr[i]);
arr数组用来存放需要排序的值,tmp是用来辅助交换的中间变量;
我们来模拟一下:
假设一个数组 10 9 8 7 3 5 4 6 2 1
我们对他进行排序;
程序运行到 i = 1,j = 1时
数组内元素为:
9 8 10 7 3 5 4 6 2 1
当 i = 1,j = 8时即第一层内的j第一次循环完成时
数组内元素为:
9 8 7 3 5 4 6 2 1 10
可以看到数组内最大的元素已经移动到最右;
当 i = 2,j = 7时,即第二层内循环完成时:
8 7 3 5 4 6 2 1 9 10
第二大的元素已经移到了剩下的数据的最右;
以此类推,最后得到的数据就是已经完成排序的数据。
再来理解一下这个循环控制条件;
i控制次数,10个数我只要完成9次最大数移到最右就可以了,j控制比较的始和终,移动第一个最大数到最右的时候,j=8,就是说它的终点是8,而第二个最大数到位置时,j=7,这个可以和i形成一个关系 j < n -i ,用来当j的循环控制条件。
大概也就这么多吧,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