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区
为什么要分区
如果把硬盘比喻成一个柜子,我们平时往柜子里放东西,如果一股脑全塞进去,那么我们找东西会很难找,因此需要把柜子分割成多个格子,有的格子放衣服,有的格子放袜子等。
而衣柜里的格子就相当于硬盘的分区,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硬盘里的数据
系统分区类型
系统分区主要有三种类型:
-
主分区
主分区最多有4个,这是硬盘的物理结构决定的,与系统本身上没有任何关系
-
拓展分区
由于硬盘的结构限制了主分区只能有4个,让人觉得很不爽,或者不够用,因此我们可以将某个主分区作为拓展分区,它的作用是包含逻辑分区,从而使我们能够多分几个区出来
- 主分区+拓展分区最多4个
- 拓展分区不能写入数据
- 拓展分区只能包含逻辑分区
-
逻辑分区
从逻辑上将硬盘划分多个区来
分区理解图:
#格式化
格式化的目的
很多人以为格式化是为了清空分区里面的数据,其实不是。格式化是为了给这个分区写入文件系统,也就是告诉我们的操作系统,如何去管理这个分区的数据
常见的文件系统
- FAT26(windows)
- FAT32(windows)
- NTFS(windows)
- EXT2(linux)
- EXT3(linux)
- EXT4(linux)
- 等等
格式化原理
如果硬盘比喻成柜子,那么格式化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管理柜子里的衣服(相当于硬盘里的数据)。
如:有的衣服是折起来存放,有的衣服是挂起来的。袜子放在小格子,衣服放在大格子里
当我们格式化分区的时候,系统会把该分区分割成等大小的小块(block),默认每个小块是4kb(可修改)
假设我们现在存放一个10KB的文件,它占用3个小块的空间
-
但是这三个小块未必是连续的,并且最后一个小块只占用了一半
-
最后一小块尽管还有一半是空的,但是它不能再被其他文件使用。
为了能够找到文件存放的位置,文件系统中会有一张文件列表:
节点(node) | 修改时间 | 权限 | 文件存放在哪些小块中… | 等等 |
---|---|---|---|---|
xxx | 2015-4-5 | wr | 小块1,小块7,小块9 | … |
注:node相当于id的作用
当我们要读取一个文件时,就会去找这个文件列表,从而知道这个文件的权限,存放位置等信息
因此:格式化所做的事情就是重新规划数据块(block)和文件列表。这也是格式化会清除数据的原因。你家柜子重新分割的时候不用把衣服拿出来咩?
注意:分割小块只是逻辑上分割,并不是真的把硬盘给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