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嵌入式开发的过程中,尤其是开始入门时,包括各种各样的教程,都是在讲学习linux,很少讲如何利用linux来开发属于自己的嵌入式项目,也就是没有一个全局的概念,简单理解,大概流程如下:
一、建立开发环境
操作系统当然是LInux,或者在win系统下安装虚拟机,通过网络下载相应的GCC交叉编译器进行安装,或者安装产品厂家提供的交叉编译器。
这一步,就相当于在win系统下,要安装一个IDE开发环境,如MDK,IAR等。
二、配置开发主机
主要是配置minicom,也就是串口助手,minicom软件是作为调试嵌入式开发板信息输出的监视器和键盘输入工具,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工具,我们开发其他嵌入式程序时,其实很多时候也采用串口调试,所以最终原理都是相通的。
配置网络,主要是配置NFS网络文件系统,这个主要是用于下载程序,当然不配置也可以,有很多别的办法。
三、建立引导装在程序的bootloader
常用的bootloader主要有u-boot、vivi等,貌似主流的就是u-boot,这个根据自己具体的芯片进行移植修改。有些芯片是没有内置引导加载程序的,这就需要编写开发板上的Flash的少些程序,当然也可以用windows下的通过JTAG并口和仿真器少些Flash芯片程序,也有linux下的公开源代码的J-Flash程序,所以在设计自己的硬件时,可以预留多种方式。
简单的讲,其实就是要做好一个属于自己板子的u-boot,完成初始化,内核引导,下载、烧写等。
四、移植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如果有专门针对你使用的CPU的Linux再好不过,比如uCLinux、ARM-Linux、PPC-Linux等,如果没有,就要尝试移植专属自己的linux了,然后再添加自己特定硬件的驱动程序,进行调试修改,对于带MMU的CPU可以使用模块方式调试驱动,而对于uCLinux这样的系统则需要编译进内核,与内核为一体,再进行调试。
五、建立根文件系统
前面的文章讲述过,没有根文件系统的Linux是无法正常工作的,还需要根文件系统。所以需要下载使用busybox软件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