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架构:
MySQL最与众不同的特性是它的存储引擎架构,可以将处理和存储分离。
在客户端登陆时,先进行“连接/线程处理”,登陆成功后,提交SQL请求,转发给“解析器”,解析器会查找“查询缓存”,看看是否缓存中存在,不存在则转交给“优化器”。最后再查找“存储引擎”。所以,优化器并不关系表使用的是什么存储引擎。
架构图:
2. 并发控制:
读写锁:共享锁(Shared Lock)和排他锁(Exclusive Lock),也叫读锁和写锁。读锁是共享的,或者说互相不阻塞的;写锁是排他的,会阻塞其他的读锁和写锁。锁粒度:锁的粒度越小,系统的开销越大,但是系统的并发度越高。锁策略,就是在锁的开销和数据的安全性之间寻求平衡,这种平衡会影响性能。每种MySQL存储引擎都可以实现自己的锁策略和锁粒度。
2.1 锁策略
表锁:
行级锁:
2.2 事务日志:
可以提高事务的效率。存储引擎在修改表的数据时只需要修改其内存拷贝,再把改修改行为记录到持久在硬盘上的事务日志中,而不用每次都将修改的数据本身持久到硬盘。事务日志持久之后,内存中被修改的数据在后台可以慢慢地刷回到硬盘。
2.3 MySQL中的事务
MySQL提供了两种事务型的存储引擎:InnoDB 和 NDB Cluster.
MySQL采用自动提交(AUTOCOMMIT)模式,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显示的声明(Start Transaction),则每一句SQL都当做一个事务提交。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AUTOCOMMIT';
查看系统变量AUTOCOMMIT,MySQL查看系统变量的语法如下:
SHOW [GLOBAL | SESSION] VARIABLES [LIKE 'pattern
' | WHEREexpr
]
LIKE和WHERE都是对显示变量的一个限定,限定具体某个变量。
mysql> SHOW VARIABLES WHERE Variable_Name NOT LIKE '%myisam%' AND Variable_Name NOT LIKE '%innodb%';使用SELECT语句时,可以用@@前缀修饰变量,证明这是一个全局或session级变量(而不是字段,SQL里的变量)。
mysql> SELECT @@GLOBAL.AUTOCOMMIT;
MySQL使用 SET SESSION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命令来设置隔离级别。ATNSI包含四种隔离级别:READ UNCOMMITTED,READ COMMITTED,REPEATABLE READ和 SERIALIZABLE
mysql> SET SESSION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AD COMMITTED;
显式锁定:
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共享锁
SELECT ... FOR UPDATE; 排他锁
3. 多版本并发控制: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很多数据库都实现了自己的MVCC。 不太懂,需要查更多资料。
4. MySQL存储引擎:
在文件系统中(Mysql在操作系统上安装的文件),MySQL将每一个数据库保存为数据目录下的一个子目录。数据库里的每一个表,在对应数据库子目录下,创建一个和表名同名的.frm文件来保存表的定义。可以使用SHOW TABLE STATUS 来显示表的信息。mysql> SHOW TABLE STATUS LIKE 'event' \G
在MYSQL命令行中使用\G参数,将输出按列显示。\G为大写字母,不可使用小写;使用\G参数后,SQL语句后可以不加分隔符,如果加分隔符,则会报“error:no query specified”的错误。
MyISAM会将表存储在两个文件中:数据文件和索引文件,分别以.MYD和.MYI为扩展名。可以使用myisampack对MyISAM表进行压缩。
MySQL创建临时表的方法: CREATE TEMPORARY TABLE ...
转换表的存储引擎的三种方式:
(1) ALTER TABLE :
mysql>ALTER TABLE mytable ENGINE = InnoDB;
上边适用于所有存储引擎,但是有个缺点就是很慢。如果转换表的存储引擎,会失去和原引擎相关的所有特性。
(2) 导入和导出:
使用mysqldump工具将数据导出到文件。
(3)创建与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