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意识:SIPOC过程管理方法

本文解读了SIPOC模型,包括供应商、输入、流程、输出和客户五部分,教你如何从客户驱动角度理解并应用到企业流程优化中,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你好呀,我是芒果。

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先生说过:“If you can't describe what you are doing as a process, you don't know what you are doing.” 

在他看来大到企业组织,小到生产作业的每个过程,都可以视作一个由供应链(S)、输入(I)、流程(P)、输出(O)、客户(C)五个部分组成的系统,今天的文章我们来学习一下过程管理中的SIPOC方法。

一、SIPOC是什么?

SIPOC由五个部分组成:

1. 供应商(Supplier, S)

供应商是给核心流程提供信息、材料等资源的供应方,对于一个流程通常会涉及多个供应商,在SIPOC流程图中通常指代那些提供流程所需关键资源的人员或组织。

2. 输入(Inputs, I)

输入是供应商提供的信息、材料等资源,并作为流程的输入,在SIPOC流程图中通常需要注明资源需要满足的要求,例如标准、规范等。

3. 流程(Process, P)

流程是使输入转化为输出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可以包含若干个步骤,组织通过这个环节来增加输入的价值。

4. 输出(Outputs, O)

输出是流程输出的结果,即产出的产品或服务,一个流程可能会有多个输出,在分析过程中着重关注主要的输出,即能为客户产生最大价值的输出结果。

5. 客户(Customer, C)

客户是输出的接收者,可以分为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内部客户是指工序上下游的关系,例如开发人员的内部客户就是测试人员,而外部客户则是产品最终面向的用户群体

二、SIPOC怎么用?

SIPOC模型是由 “客户” 来驱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 “客户” 的角度出发,我们以流程为中心节点把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 流程前:

供应商(S):谁是我的供应商(上游)?

输入(I):供应商给我的输入有哪些?我对输入的要求是什么?

2. 流程中:

流程(P):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步骤有哪些?这些步骤的目标分别是什么?步骤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 流程后:

输出(O):我输出给客户的是什么?客户对输出的要求是什么?

客户(C):工作的预期目标什么?谁是我的客户(下游)?

清楚上述问题,可以帮助组织内部成员更加熟悉业务的运作流程,在出现问题时也能更快地定位,进而促进企业产品整体质量的提升。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本文首发于同名公众号,如果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赞、关注、收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