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ME Day魔术表演项目背后的故事

‍早点关注我,精彩不错过!

先看组图!

图1 1210彩排进场

55b3c1f8fbd184a87334297ccf80587c.jpeg

图2 超大舞台

3862a54ce5b456fd4cd23d33dafe6852.jpeg

图3 观众视角的大舞台

b772537dd66ae297dc5ab29fadca8fb7.jpeg

图4 伙食还不错

b7efd6a6a7a2d9bf19df216e1fc5e02f.jpeg

图5 嘉年华的拍照打卡点

b99d19f23f4f40da6e2893ddc65c1cb6.jpeg

图6 1212上场前的定妆照

7fdab730674da74c6d5324b923a4b3d4.jpeg

图7 官方组图1

33895e7475d83a875f856ac6604733f8.jpeg

图8 官方组图2

eb86ec1e9af290fe76cd05029fc3ed7c.jpeg

图9 观众视角的演出现场

402cf292629f643ba6ba71c571be2fc0.jpeg

图10 炫酷的舞团上场通道

b0a5a379215f9ec1b2aa4831d753b8a4.jpeg


20241212晚8时许,我顶着直对着我亮瞎眼的白色追光灯和上千现场观众的目光,开启了我今年TME Day的开场:

“各位TME(腾讯音乐)的小伙伴们你们好吗?我是来自XXX。。。”

这段最终持续4分钟的表演,看起来一切正常,云淡风轻。却在临近开始前一度难产,实际呈现内容也并非在计划内,更别提准备过程的一波三折了。

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幕后故事?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艰难立项

11月初,一年一度的全公司年会活动启动了报名招募。鉴于此前的经历体验,工作考虑和内心驱动力的减弱呈现,我早早放弃报名,并没当回事。

不过1104,组委会还是找上门来,不过此时还是没打算直接参与,只是聊聊那也无妨。听了他们关于要体现“酷狗20版本”,“猜你喜欢”的需求,以及用我这段表演引出后续“直到世界尽头”歌曲的表演的整体节目结构。

第二天,我经过当时的时间精力资源和收益评估,并未打算再深入,倒是想到既然是无手法的数学魔术,那就做幕后就好了,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折中策略。

于是我简单根据需求选择了几个数学魔术的作品:10张牌的巧合、李咏9字预言和茫茫人海加强版。到1106给她们演示以后,竟然表现得出人意料的满意,而且一眼就相中了茫茫人海这个我原本就有心想搬舞台的数学魔术作品。

但是面对只是教学的说法,他们不置可否,一副常规的看起来很为难的样子。但我一般情况下坚毅的内心一般不会为这些浅薄的表面所打破,除非它是数学或魔术,那玩意对我太柔软了。

我仍旧尽量保持理智地估计、分析、对比,但最终还是没顶住内心的那团火,那就干吧!

精巧设计

1110,我把流程最终细化为了阴魂不散和48张茫茫人海,其中衔接段包含color change,lapping,snap change的小效果。除了满足业务方的主题需求外,有两点主要想法:

1.  手法+数学魔术的组合是今年春晚刘谦魔术节目的结构,也算是15年后再度火爆全国的魔术形式的代表,在这里予以借鉴和致敬;

2.  我非常渴望能把数学魔术从教室里推向大舞台,作为真的成人也爱看而不仅仅是给小孩的教育游戏。而这个48张的茫茫人海的魔术,符合了效果炸裂、原理惊艳,在原作(来自吴如皓老师)基础上也有我非常得意的改编设计在其中,是很符合我心目中呈现的完美作品的样子的。

但第二天录制了示例视频以后,发生了两个要解决的问题,也都经过一定的思考后解决了:

1.  时长过长,录制下来4:37,掐头去尾也有4min,导演希望3min搞定。

这个一开始我是很抗拒的,但这就是和一台晚会和演员之间的合作博弈的博弈部分,演员是没太多话语权的。连刘谦都没有,说魔壶就得魔壶,你只能把备用节目随时能演得和正餐一样好,时刻准备着。

不过我思来想去,两个部分我都不想砍掉,阴魂不散倒是方便阉割,而48张的数牌过程,又耗时,又些许无聊,还是得想办法优化。一个办法是改为16张的版本,但那就没有我的原创内容了;而如果观众按照4,3,2岔路口的顺序选择,发牌次数是可以最少的,但这就得找托了。

于是,1112夜里,我不知是怎么鬼使神差地想到,这里的count发k叠的操作,完全可以变成count m发k叠!因为全程无非是要保证目标两张牌的环上距离一直是张数的一半,而countm发牌的m的选择,无非是短暂等价地把牌叠张数看作n/ m(n为牌叠张数),原牌张位置则等效为n1/ m,n1/ m +n/2m,距离为n / 2m(要求其一直为整数),发完以后变为n/2mk,又目标牌的相位显然相同(仍然要求n / 2m为整数),因此恢复以后的位置距离为n/2k,完全等效。

分析论证完以后,于是我经过了几次简单的实验,发现真实好用!因为原n=48直到最后一步前,m的累积都最多到24,都给n留了至少2的因子,所以条件一直成立。而选用的m值,最大可以就顶着当前的剩余因子用。比如一开始选4,那最多可以一次发m = 2 * 3= 6张,接着选3就能发2张了,都不用考虑n / 2m不断变化的n下的复杂计算,刚好去算每次剩余未选因子就是所求了。

到一周以后,我还推导出了不同选择下的发牌次数的计算结果:

假设总共n张,3次分别发为a123叠,每叠一次发的张数为a2 * a3,a3,那么,总共发牌次数为n / a2a3 + n / a1a3 + n / a1a2 = n((a1 + a2 + a3) / a1a2a3)为常数。真是美妙啊!

而考虑到第一次不会真的走a2a3那么多,取的是a2a3的最小值,差距为- n(1 / a2a3 - 1 / ax) = n / ax(1 / a_nx - 1)。要差距最小,取a2a3的距离要最小,即相邻,然后首位越大越好,于是取a2a3 = 3 * 4,也就是第一次要取2叠;同时再考虑到前面的发牌速度慢(因为要数n张),模糊来讲这个a1 = 2时,a3 = 1取n / a1a3的最小值,能最缓解,此时a2 = 3;而a1 = 2本身带来的这个发牌冗余因素也不小,因此次数减少的代价是每一次的代价,如果这个代价是每次发的张数x ^ b,b = 0.5,式子变为:

n / a2a3 * (a2 * a3) ^ b + n / a1a3 * (a3 ^ b) + n / a1a2

那关系又变了,此时还要充分考虑第一项的实际情况来讨论。不过就本问题而言,区别不大,因为核心的发牌的速度已经呈倍的提升了,已经解决了主要矛盾,有很大的工程价值了。而再细化地讨论每种情况的细节,一个是区别不大,另外这些都要涉及托的选择,可行性不佳。

于是最终落地的策略是每次发的张数m都是剩余因子中的最大值,这样不超过4,看起来就还算正常,哪怕6都太多了。

2.  流程呈现主题的逻辑

对于猜你喜欢效果的魔术化呈现的逻辑,一开始初步想的是阴魂不散纯粹就是物理移动类魔术的效果,和主体并无关系,可以看作类似花切杂技;重点是茫茫人海,这是一种象征式地把牌猜出来的主体效果。但是关于要不要强选、如何做等问题,还是有些细节经过了审慎的构思:

审题:猜你喜欢的原逻辑是一个推荐产品,播放了推荐的歌,确实是你喜欢的。这里在后半部分的“茫茫人海”转而用“猜你喜欢”的卡牌能够找到你喜欢的歌名卡片的效果来指代,并不是真的在猜,是数学魔术的基于特定位置的常量性质包装来的拟人化感应效果。其实和阴魂不散部分一样,并不需要真的猜什么,无非是一张印有特殊标记能分辨的卡片就行了,印的什么在院里层面并不关心,只是呈现效果不同而已。

但这里我必须还要实现目标歌曲的强选,不然就无法和后续乐队表演相吻合了(或者是给定的本部分背景音乐)。而观众选出喜欢的歌的这部分,在卡牌范围内,是一个纯已知信息的实现,要做得选择自由,基本类似它的生日、年龄等,是固定值(严格的固定值是只能感应,不能预言的。或者二者是一个意思,都是知道一个确定信息,而预言应该是和未来+不确定联系起来的),只是这里可能有一点波动和限定范围。要实现这种感应,只能是某种通信策略,偷看、前移、预言箱写、二进制猜姓氏等编码、李咏6张花牌感应等等,而不能是暗控制。比如68的选择、12-5、鼻子白菜苹果等(概率心理暗示类、有概率);生僻字感应、刘谦选可乐(选项暗控制);所有的牌类force(riffle,classic,dripple,短牌拨牌等,综合都有,手法控制)等。因为这些有概率和并没有真选的问题,是把一个随机结果不随机化的常量,但是不能做到真的读心。即他们是去随机化得到的强制结果以表演成感应,实际上早就可以预言了。因为大舞台的成功率要求,概率类不可行,其他方法在这个接近年龄生日的已知信息上则是不能控制的,一定是通信放来来感应才对。而通信感应来的结果毫无意义,没法达成强选的定义的给定目标内容的真正目标(要和接下来的歌对应),这要求必须是强选-常量-预言的逻辑才可以,因为预言早就写死了。

那到底怎么才能用强选的办法完成看起来真的自由选择呢?我竟然鬼使神差地突然想起了dual reality!比如用riffle force,先对参与者说“在喜欢的时候说停”,然后说“我们来看看你喜欢的歌是”。参与者的理解没有问题,是通过停选的牌,牌上有歌,此为真实强选带来的常量预言;而给台下传达的意思是,这是他选的喜欢的歌,一会以预言方式呈现(乐队表演它)。

而且,这比在牌堆里给观众挑半天还节约时间!

接着假装按一下卡片上的播放按钮,背景音乐一放,暗示我已经提前感应到了(猜你喜欢),但不作为重点效果去允许推敲,因为没有真选。

接下来阴魂不散是物理效果,茫茫人海是指代效果,加上出现和最后消失变化,合起来作为全部。

决策:原不强选为默认方案,强选的收益是可以放相应的歌(隐含预言),还可以;托直接正面强选有点假(和后面联动就更假了),得不偿失;无托强选(riffle force等)不是真选,但用dual reality可以弥补,因此用此方案拿收益就是了。

整体结构:

背景音乐匹配:隐含预言

阴魂不散:物理移动,隐含给你喜欢

出现猜你喜欢:出场

茫茫人海:常量包装为感应,隐含猜你喜欢

消失整叠,猜你喜欢变牌:隐含猜你喜欢

经过这些底层的深思熟虑,哪怕不像以前精力更宽裕时能做更广范围的头脑风暴,搜索更多素材来做一样,但也基本在这个局部逻辑自洽和完善了。我接着算好天衣无缝能各部分完美衔接的setting内容,完善了其中转场等细节的节奏,差不多就定稿了!中间和组委会也讨论过几次,不过最终还是由我自己定稿完结。离表演时间还早,定完稿后的微操细节的熟练化,就打算放到表演开始前10天左右再启动了。

时长被砍

20241122,秘书来电话说,导演因时间把控,把整体节目压缩为了4min,且我这部分只留了1min。我听到消息时也没有觉得多晴天霹雳,而是因为有过曾经的经验,想象着预想的麻烦和困难还是如约而至了。传话筒在手,切断我直接信息沟通的渠道,我自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没必要。不过对比了下接纳这个不可抗力下的方案,也就很快收起片刻的一点情绪,作出了继续参加完成的决策了。

下午,我随意挑选了个Invisible palm,以及打算用16张茫茫人海尝试凑齐这1min,已经准备要忘却之前精妙但还没来得及细节练习的流程。

倒也爽快,当我展现完invisbible palm之后,甚至秘书想多没想就给我定稿它了!

当时真有种恍惚感,嗨,在真的直观魔法面前,要长长的脑回路才能享用一点点的数学魔术,在一般观众眼里,真是艰难啊!

那接着反倒是轻松了,这Invisible palm我闭着眼睛都能玩,基本毫无压力了。不过也不能大意,印象中前段时间的雅礼行里还发生了表演错乱。我经过简单几次尝试就摸清了setting,用4Ace+目标歌曲卡,其中花色排布遵循用Elmsley count展示4Ace的常规策略,并以之作为最后lapping消失前的有力交代。接着就收起道具,暂且忘记等着吃灰了。

彩排意外

时间到了1209,第二天为彩排,3天后正式表演。我这才懒洋洋地捡起卡片,熟悉了几遍编了几句台词就上路去深圳了。不过内容着实简单,基本丝毫不紧张,就像要在舞台上表演呼吸一样,怎么可能会出错呢?

1210下午,到了场地后我直接联系彩排同学,来开始先排我这部分内容。定为了表演位置、前后串场等内容,我也提了我比较关心的需要切近景的问题,导演说没事。结果测试演出的第一次,double就直接在垫子上裂开了,尴尬无比,台词更是随意也无序。于是完事后我在现场的表演桌上,又反复练习琢磨了近1个小时,意想不到地发现一个呼吸般简单的invisible palm能有这么多细节要注意:

1.  话筒不要真的吹气,轻轻做动作就行,否则会有混音;

2.  身子左后方,牌放在右前方,以防止牌垫不平在桌面上漏掉double,也有空间错位层次感;

3.  double必须用桌面动作仔细推出去,尤其是3张时候,不然真的会随机散开;

4.  lapping一开始就要并拢腿,不能夹住桌布,实在不行就打开扔地上;

5.  台词的每句话必须精简有力,节奏上应该无废话和思考空间(比如打招呼说哪几句,每个动作的解释到什么程度的预先设定);

6.  palm展示时需要对准位置,否则和palm的牌桌面显形的说法不符,甚至直接露馅;

7.  桌垫摆放位置要非常接近自己方向边缘,身体留足空隙,这样方便安全lapping!

没想到啊,随着表演级别的升高,同样的内容为确保更万无一失,和平常的表演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以前从未考虑过的细节,在这里每一个都要抠出来推敲琢磨,并达成肌肉记忆的水平,才约摸有信心在上千人面前仍然做到毫不慌张。这次表演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这一点,强化了这个感受。

那意外在哪呢?

下午我本已离开休息,结果秘书来电话说,导演发现1min的内容不够台上摆放道具的时间,让我加到2min,而且还直接取消了晚上的大联排的测试机会。这倒是挺随性的,既然是不可抗力,那就是接不接,怎么接的问题咯。

我简单测试了缓慢版本的invisible palm,因为原版现场测试时只有40秒,这边我拖慢节奏做,到1分20秒也已经是极限了,不然看起来这些动作就会像慢放一样奇怪。而我也不想在这时候添加什么花式手法效果了,只剩下2天,没有时间测试和熟悉,有风险,也没劲。

这时候倒是又想起了之前3min+原始版本里的茫茫人海效果了。这一小段印象中做好加速优化后刚好1min多,能够匹配需求的时间。于是,我赶忙做了逻辑修改,在第一段的Invisible palm中变出的内容先替换为“猜你喜欢”,然后再接后续的48张完整版的茫茫人海,再补上原来就设计有的lapping部分,就迅速截稿了。这个临时流程基本含义自洽,也没有太多要临时修改的setting和手法内容,基本独立但又没有割裂感。

唯一的问题是这里涉及主持人配合的问题。总之和以前一样,并没有人理会我的任何需求。不过这次我也和调整彩排的时间一样,就准备尝试和之前一样自己解决了。可能是因为突然能加回时间,做到原本设计被砍掉的大部分内容基本都回来了的兴奋,另外本身内心也有足够的信心,有无托其实在我看来丝毫没有别人看起来那么无用的紧张。因此我当晚就约摸完成了定稿,并简单和秘书交代了计划,但似乎说与不说区别不大。

第二天一个偶然,发现给我报幕的主持人就是同中心的同事,于是直接联系后说了需求,还特意跑了一趟当面对齐了可能要配合的内容。虽然大可不必,但还是以要做事的人的需求为准的原则做事吧。过程倒挺愉快和迅速,虽然一次表演就发生了失误,但也没有一点拖泥带水,速战速决,公事公办。弄完我就独自一人,处理点工作上的事以后就回了。

本以为这么件小事应该就以最后的happy ending结束了。当天下午,我又最终精细化定稿了整个流程,尤其是新加的茫茫人海部分,真没想到这个老内容到临了加回来,也有这么多高级别的注意点:

1.  234的路口选择中要清晰记忆之前选过的,而选择的每次发的张数就不超过4好了,不要去记忆,以免混淆!

2.  234最后一次剩余的记忆可以由最后一次发牌张数辅助,但还是可以去记忆每次扔掉的剩余元素为主,甚至已已经扔掉1个元素后的组合为基础,或者直接看剩余张数的一半,多元校验保证成功!

3.  多张发多张牌时不可以岔太开,防止错乱位置;

4.  一边发顺便跟踪“猜你喜欢”位置和语言提醒;

5.  一开始找24位置的“直到世界尽头”卡片时,可以摊开交代收起时候就把break做了,能丝滑地衔接和节约时间;

6.  为时间考虑,自己直接交叉和切牌,接着目标选牌“直到世界尽头”卡片要先背过去!

7.  拿出47张卡片以后,牌盒要移出桌面,为后续全局消失画面做准备!

好在晚上连续练习了10次,没有一次有重大失误,顶多只有1-2次有可以接受的瑕疵。无论是台词的搭配,还是每个流程动作的细节,甚至包括两次lapping分别的台词内容长度,节奏,和手法之间节奏的错引配合,都注意练习到位了。我安然入睡,期待明天的正式演出了。

演出危机

有了上次同一时间演出前大吃大喝,随意放纵导致着凉拉肚子的教训,我这次在表演前就尽量控制了自己的状态。大约4点前赶到现场开始简单化妆,然后到幕后的表演桌前熟悉场地,最后适应一下那里的桌布环境,尤其是lapping部分的顺利落下的测试。然后我就在更衣室躺下了大约1小时,做最后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调整,以及最细节的关于lapping部分错引的台词和动作的最后熟悉和记忆。

临近晚会开始前几分钟,我突然收到了昨天主持人的微信,说是昨天对齐的内容作废,导演没同意,临时让我找另一个人,不过那显然也没什么戏。我是有点震惊于接触到所有人几乎一致的做事方式,倒是也没有特别慌张,接着就转而打算按plan b,随机找观众就是了。虽然我从未这么想过,但对老演员的我又有什么真的难呢?只是我恰好有能力cover罢了。接着我问旁边工作人员说那就多要一个话筒提前放在表演桌上,但这看起来是我好像要做一个惊天举动一样震惊和不解,并还以为我只是1min的内容,互动没有彩排过怎么能随便用?额,原来他们信息也没有完全对齐,留下他们一顿忙碌地操作,和我坚定又自信的,越到临场越安定的状态。

直到临近3个节目准备候场戴麦,关于演什么我已经不打算听他们反复无常地讨论了,不想改也没能力改了,而最后一次提了话筒的事遭到拒绝以后也打算闭口不谈了。我甚至有点担心他们直接小事化大向导演打报告,最后直接砍掉我的部分,这才是我底牌的软肋吧。我甚至都做好这么演可能被卡时间切掉镜头的风险,不过这也没什么后悔的。

当时甚至想起了1年多前胡凯伦讲座时和我们说他参加中国达人秀上场1min前时对导演说的话:如果你们要这么改,好,我走。接着镜头切过来紧急上台后,凭借他的实力,直接黄金按钮。

正式表演

临上场前,我从后台探视了一下前方的观众位置分布,倒是还行,不过也想着能够不离开座位找观众是时间短和更保险的。于是就走上前和一位美女说了一声,她爽快地答应了,不知道这是不是今晚整台精密如春晚的晚会里,唯一一个现场因素。

接着,我放下手机微信里一堆的红点消息里传递来的担忧和说教,取下演员证。正式坐在了桌前,等待主持词和追光的到来。

在那5min里,观众看不见我,但我面对着场馆里上千名观众,这个刷新我现场观看人数纪录的数字下,我竟然没有丝毫紧张。应该是对内容纯纯的自信,以及我可能本就在心底期待这一天,高兴和兴奋远远超过那一点点紧张吧。

当聚光灯打在脸上的时候,我这才发现,这刺眼的白光下,我根本看不清任何人。不过那又何妨,对着谁不是演呢?

“各位TME的小伙伴们,你们好吗?我是来自XXX。。。”

看上去直到我准备开始Invisible palm了,我转眼看了一下大屏幕,镜头依旧没有切到位。不过现在管不了了,演出中甚至轻轻瞥见摄像机是几乎从我头顶上照下来的一个离奇的角度。后来看回放才发现,这个死亡视角简直是灾难。严格来讲,Invisible palm的拿牌部分的两次全漏了,而整个桌面也是斜着的。

运气好却好在在这镜头的来回横跳中,lapping部分倒是基本没漏,完美完成,甚至还在动作时巧妙地切走了镜头。而主流程部分则基本到位,如果不算那些卡片上的内容能否被镜头切到完全随缘的问题的话,还是呈现度很高的。

随机请来的观众后来得知竟然是这次表演中本就参加伴舞的小伙伴,倒是直接拉高了整个表演的颜值了,意外收获,不可持续。

整个表演我慢条斯理,颇有节奏地做了下来,无话筒的部分则用简单的手势代替,也算是尽我所能完成了。至于镜头、配合、话筒等问题,暂时都是不可抗力,那就别想什么了。

最后掐指一算,我还是演了4min!

演出结束

我像每次演出结束时一样,兴奋地跳回后台。不管节目大小,因为曾用心准备,此时必有如释重负的放松感的喜悦,代价就是之前的紧张和可能失败的懊恼,但这就是这么一场游戏。

没有人找我麻烦,也有些许的喝彩和祝贺,而我终于可以坐下再吃个汉堡,好好看看演出了。

人生能有几个高压后释放的黄金1小时的满足感呢?

我如此的理性和计算清晰的人。但面对儿时原动力出现的时候,我做的从来都不是算计,而是用一切其他的算计来保证它能够最大可能地落地下来。不管过程如何,最后总能因为足够尽人事,而给出一个完美满意的结局。而且每一次看起来都不可复制,独一无二。

但我也知道,任何事,只要从放弃原动力那一天开始,顶层的效果就会逐渐开始打折崩塌,曾经的惊险刺激实际上是万无一失的所有感受都将离你而去。切忌不要因果倒置,妄图建空中楼阁,而凭空坐享其成。

全剧终。

59de0f5c2fccdc4ffb830530742a0a96.gif

我们是谁:

MatheMagician,中文“数学魔术师”,原指用数学设计魔术的魔术师和数学家。既取其用数学来变魔术的本义,也取像魔术一样玩数学的意思。文章内容涵盖互联网,计算机,统计,算法,NLP等前沿的数学及应用领域;也包括魔术思想,流程鉴赏等魔术内容;以及结合二者的数学魔术分享,还有一些思辨性的谈天说地的随笔。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既能感性思考又保持理性思维,享受人生乐趣。欢迎扫码关注和在文末或公众号留言与我交流!

ea18016c593ee00cf4687733e090235b.gif

6813f4879fee6ef874ae92f09ac5a301.png

954418f28eb79ed6556c74e14090097e.jpeg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完美洗牌的秘密(十八)——(反)完美洗牌第三定理的应用三(数学collector奇迹)

易拉罐的奇迹(二)——《易拉罐平衡》与《气体转移》

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中的数列题解析(分析与方程方向第4题)

CATO原理中的数学与魔术(十四)——流程设计思路与升华

魔术里的交代与暗交代(三)——暗交代是怎么做的?

2d250c0d537648d32a23cb12849b6820.gif

点击阅读原文,往期精彩不错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