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什么是IO?
IO 是 Input/Output 的缩写,指的是输入和输出。在计算机当中,IO 操作通常指将数据从一个设备或文件中读取到计算机内存中,或将内存中的数据写入设备或文件中。这些设备可以包括硬盘驱动器、网卡、键盘、屏幕等。
通常用户进程中的一个完整I/O分为两个阶段:用户进程空间→内核空间→设备空间
I/O分为内存I/O、网络I/O和磁盘I/O三种
二、IO操作的两个阶段
Linux中进程无法直接操作I/O设备,其必须通过系统调用请求内核来协助完成I/O操作。
内核会为每个I/O设备维护一个缓冲区。
对于一个输入操作来说,进程I/O系统调用后,内核会先看缓冲区中有没有相应的缓存数据,没有的话再到设备(比如网卡设备)中读取(因为设备I/O一般速度较慢,需要等待);
内核缓冲区有数据则直接复制到用户进程空间。所以,对于一个网络输入操作通常包括两个不同阶段:
1、等待网络数据到达网卡,把数据从网卡读取到内核缓冲区,准备好数据。
2、从内核缓冲区复制数据到用户进程空间。
网络I/O的本质是对socket的读取,socket在Linux系统中被抽象为流,I/O可以理解为对流的操作。
网络I/O的模型可分为两种:
●异步I/O(asynchronous I/O)
●同步I/O(synchronous I/O)
同步I/O又包括
●阻塞I/O(blocking I/O)
●非阻塞I/O(non-blocking I/O)
●多路复用I/O(multiplexing I/O)
●信号驱动I/O(signal-driven I/O)
强调一下:信号驱动I/O属于同步I/O,原因往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