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0)
- 收藏
- 关注
计算机网络实验4:拥塞控制算法(Reno与BBR)的实现与对比分析
内容概要:本文档是一份关于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的大学实验报告,重点介绍了TCP-Reno和TCP-BBR两种拥塞控制算法的实现及其性能对比。实验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观察拥塞现象,通过改变路由器队列长度和链路带宽,研究其对丢包率和有效吞吐量的影响;其次是实现TCP-Reno算法,详细解析了其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四个阶段的工作机制;最后是实现TCP-BBR算法,探讨了其基于带宽和延迟测量的拥塞控制机制,包括带宽估计、RTT估计、发送速率控制和拥塞窗口调整。实验结果显示,TCP-BBR在低延迟高带宽环境中表现出色,而TCP-Reno更适合高延迟低带宽环境。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网络基础知识的学生、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网络拥塞现象及其对数据传输的影响;②掌握TCP-Reno和TCP-BBR两种拥塞控制算法的具体实现;③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比较两种算法在不同网络条件下的优劣。
其他说明:实验使用OMNet++模拟器和INET框架进行仿真测试,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实验结果图表,便于理解和复现。
2025-03-26
计算机网络实验3:可靠传输机制的实现与性能分析
内容概要:本文档是一份关于网络传输机制的大学实验报告,主要探讨了几种可靠的传输机制及其性能表现。实验涵盖了rdt2.1、rdt2.2、rdt3.0以及基于ACK和NAK的GBN机制。通过在Clumsy模拟器上模拟不同的网络环境,如数据包错误、丢包和乱序等情况,记录并分析了每种机制的有效吞吐量(Goodput)和数据包总数(Overhead)。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数据包错误率、丢包率和乱序率的增加,有效吞吐量下降,数据包总数上升。此外,还比较了基于ACK和NAK的GBN机制在网络利用率、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劣。
适用人群:适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生、研究网络传输机制的研究人员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可靠传输机制的工作原理,掌握不同机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为选择合适的传输机制提供依据。
其他说明: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如状态机描述不够详细等问题,影响了部分代码的实现。未来实验应更加详细地描述状态机和提供更贴合实际的代码示例。
2025-03-26
计算机网络实验2 自适应传输:基于缓冲区容量的ABR算法实现与优化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关于自适应比特率(ABR)算法的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分为三个主要任务:引入网络波动、理解简单ABR算法以及改进ABR算法。通过引入网络波动模块,模拟真实环境中的带宽变化,进而测试不同ABR算法的效果。简单ABR算法依据下载时间决定视频段的码率,而改进后的算法则采用基于缓冲区容量的方法,提高了视频流的质量体验(QoE)。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ABR算法在多种网络条件下均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适合人群: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视频流媒体开发者和技术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视频流媒体传输机制及其优化的人群。目标在于掌握ABR算法的工作原理,尤其是基于缓冲区容量的改进方法,以便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其他说明:文档还探讨了针对特定用户群体调整QoE评分方式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评估沉浸式视频的观看体验。这些问题引导读者思考更多维度的用户体验优化路径。
2025-03-26
计算机网络实验1:基于TCP套接字的流式视频传输实现与分析(本人因太懒了 直接上传了实验报告 别管了 哪天闲了有可能详细写一下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记录了一次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实验,主要探讨了通过TCP套接字实现单文件视频传输和流式视频传输的过程。实验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如何通过TCP套接字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传输单个视频文件,涵盖了创建发送/接收缓冲区、打开文件、发送/接收文件大小信息、循环读取和发送文件内容、以及发送结束符等关键步骤。第二部分则在此基础上扩展,实现了流式视频传输,即通过调用播放器库实现实时视频播放,并解决了视频文件的动态命名和连续传输问题。此外,还讨论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缓冲区管理、视频段的拼接等。
适合人群: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尤其是对网络编程和多媒体传输感兴趣的初学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TCP套接字的基本编程技巧,理解网络编程的相关概念和技术,熟悉视频传输的具体实现流程,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复杂网络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步骤和实验结果截图,便于读者理解和复现。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建议,如应答确认机制、数据包序号和重传机制等。
2025-03-26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