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可变光圈Camera的Shading校正方案的思考

文章探讨了可变光圈相机如何通过Shading校正适应不同光照条件,强调了针对不同F值的单独校正需求,以及Android平台ISP模块的局限性。结论指出,F值影响校正参数选择,且适用范围不仅限于Android,还涉及微单相机特定情况。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背景

可变光圈相机方案是近年来手机摄影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它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摄影创作的可能性。相比传统固定光圈,可变光圈相机方案能够根据不同场景的光照条件自动调节光圈大小(当然,也可以手动调节),从而获得更好的曝光控制和图像质量。比如华为MATE50系列,小米13 Ultra就采用了这种方案。

从微单相机的角度,可变光圈的可拆卸镜头属于常规配置,这里不做过多描述。

2.Shading校正效果OK与NG的判定

关于镜头Shading校正是否成功的定义,分为两个方面:①通过客观标准;②符合镜头的光学特征。

客观标准:可以来源于国标或行业标准;可以来源于具体镜头和平台的预期;可以来源于参考机。重要的是基于标准达成共识。

光学特征:镜头在Shading校正前和校正后,光学特征保持一致。

例如:

把图像的中心定义为0FA,边角定义为1.0FA,从中心到边角以亮度信息为度量的Image Height是递减的。这种特征也适用于校正前的判定。

 这幅图中,从0FA到1.0FA的Image Height是递增的。

即使它的Uniformity解析值通过了客观标准,但是从光学特征的角度判定,它是NG的。

3.基于Android平台可变光圈Camera方案的案例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Shading校正的Lens FOV应该设置成最大,通常处于Lens的Infinity端。

将光圈设置为最大F1.7,Shading校正完成后得到图像并解析:

从客观标准和光学特征两个方面判定,校正后的效果是OK的。

保持此时的校正参数不变,将光圈调整到F5.6,拍摄得到图像并解析:

客观解析值OK,光学特征明显NG。此时可以判定Shading校正NG。

由此可得出:F1.7的Shading校正参数并不适用于F5.6。

于是,将光圈设置为F5.6,在此条件下重新校正完成后,拍摄图片并解析:

从客观标准和光学特征两个方面判定,校正后的效果是OK的。

4.结论

关于可变光圈Camera的Shading校正方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 需要根据不同F值做单独的校正,光圈变化时切换相对应的校正参数。根本原因是基于Android平台ISP的LSC模块没有光圈触发器(TRIGGERS),不能根据光圈的变化做线性差值,一组参数无法适配全部光圈;

② F1.7的校正参数可能cover F2.8;F5.6的校正参数可能cover F8,需要根据设备做具体实践和分析;

③ 根据不同F值分别做Shading校正,同样适用于非Android平台,也适用于微单相机(仅限于可与机身通信的自动对焦镜头,不能与机身通信的手动对焦镜头无法实时切换不同光圈的校正参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