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参考模型
1、物理层:
- 功能:主要负责在物理媒介上传输比特流(0和1),涉及硬件设备和传输介质。
- 常见协议/技术:以太网、光纤、USB。
2、数据链路层: - 功能:在物理连接上可靠地传输数据帧,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 常见的协议:MAC技术、PPP(点对点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通过IP地址寻找MAC地址)
3、网络层 - 功能:网络层负责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数据包的路由选择与转发,并负责逻辑地址的编址。
- 常见协议:IP协议、路由协议(如 RIP、OSPF、BGP)、ICMP(如 ping)。
4、传输层: - 功能: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控制。
- 常见协议/技术: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5、会话层: - 功能: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连接,处理应用程序之间的对话控制。
- 常见协议:RPC(远程过程调用)。
6、表示层: - 功能:表示层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与加密解密,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理解一致。
- 常见协议:SSL(加密网络传输协议,可在不安全的网络中为网络服务提供安全的传输环境)、ASCII
7、应用层: - 功能:应用层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直接面向用户应用和程序。
- 常见的协议:HTTP、DNS
TCP/IP四层参考模型
- 网络接入层:对应于 OSI 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负责相邻的物理节点间的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包括WI-Fi、PPP等
- 网络层(或网际互联层):对应于 OSI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主要解决主机到主机的路由问题。协议包括 IP(网际协议,是用于分组交换数据网络的一种协议,功能包括寻址、路由、尽最大努力交付数据包)等
- 传输层:对应于 OSI 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为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用的通信功能,保证了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协议包括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简单的、无连接的、不可靠的、面向数据报的通信协议)等
- 应用层:对应于 OSI 参考模型的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是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协议包括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DNS(域名系统,域名和 IP 地址相互映射的分布式数据库)等
比较 TCP/IP 参考模型与 OSI 参考模型
共同点:
- 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
- 都能够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通信服务机制
不同点:
- OSI 采用了七层模型,而 TCP/IP 是四层
- OSI 的网络层既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又提供无连接的服务;TCP/IP 的网络层只提供无连接的网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