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使用for循环来实现菱形
C语言中,for语句是三种循环控制语句之一。也是比较常用且执行效率较高的一种。
一、 基本用法
for(<初始化>;<条件表达式>;<控制变量增量>)
{
循环体语句;
}
C语言中,for语句通常适用于循环次数已知的场景。其初始化部分通常是一个赋值语句,一般用于循环控制变量的初始化,当然也可以给其它变量初始化。条件表达式,主要是一个关系表达式,用于控制循环结束;控制变量增量,主要是循环变量的自加,步长通常为1(如i++),也可根据需要设定(如,循环控制变量i的增量可以设置为2,i=i+2;)。
其程序执行过程如下:
1) 首先执行初始化操作(仅在循环开始时执行一次);
2) 进行条件表达式计算,若为真,则执行步骤3);否则执行步骤6);
3) 执行循环体语句;
4) 控制变量增量计算;
5) 重复执行步骤2)到步骤4);
6) 结束循环。
举例说明如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int i;
for(i=0;i<5;i=i+2)
printf("i= %d\n",i);
return 0;
}
在上述程序中,先进行初始化操作,给循环控制变量赋初值为0;然后判断条件表达式是否为真,为真则输出循环控制变量i;然后进行增量计算,接着再次进行条件表达式计算。整个程序循环体执行了三次,分别输出i的值0,2,4。
二、 使用注意事项
1、注意for语句括号中三个部分均是语句,用分号“;”隔开。而且,三个语句均可以省略,可以省略部分或全部。
2、循环体尽量设置简洁,不必要的操作尽量安排在循环体之外。
3、尽量避免在循环体内修改循环控制变量,以免影响循环次数,达不到预期效果。
4、在多重循环中尽量将最长的循环放置内层,最短的循环放置外层,有利于减少CPU夸切循环层的次数。
5、尽量减少循环的嵌套层次,一般不建议超过3层,否则程序可读性变差,同时影响程序执行效率。若超过3层,建议重新设计循环。
6、有些情况下,适当地采用并行代码可以优化for循环,减少循环次数,提高程序执行效率。
好了,关于for语句的用法就总结到这,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留言探讨。
现在开始讲述如何用for循环来实现菱形;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i, j, k, n, m,s; scanf_s("%d", &n); m = n; for (i = 1; i <= m; i++) { for (j = 1; j < n; j++) { printf(" "); } printf("*"); if (n != m) { for (s = 1; s <= m - n; s++) { printf(" *"); } } for (k = 1; k <= n - 1; k++) { printf(" "); } printf("\n"); n--; } n = m; for (i = 1; i <m; i++) { for (j = 1; j <= n-m+1; j++) { printf(" "); } if (n != m) { for (s = 1; s <= m - n; s++) { printf(" "); } } for (k = 1; k <= n - 1; k++) { printf("* "); } printf("\n"); printf(" "); n--; } }
此代码可以实现任何菱形,相信对于浏览此博客的大佬们看了绝对通俗易懂,如有不足,欢迎补充留言。
最后再来一局鸡汤,成功不是回首,不是寄望,而是把握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