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 为什么要对软件测试进行分类?
软件测试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对于软件测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使开发者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对测试工作进行更好的执行和管理。
2. 按照测试目标分类
2.1 界面测试
界面测试(简称UI测试),指按照界面的需求(一般是UI设计稿)和界面的设计规则,对软件界面所展示的全部内容进行测试和检查。
界面测试的内容:
- 验证界面内容显示的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友好性
- 验证整个界面布局和排版是否合理
- 对界面不同控件的测试,如对话框、文本框、滚动条、选项按钮等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 界面的布局和色调是否符合当下时事的发展
2.2 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就是对产品的各功能进行验证,根据功能测试用例,逐项测试,检查产品是否达到用户要求的功能。
功能测试的步骤:
- 设计功能测试用例,参考产品规格说明书进行用例的编写
- 使用黑盒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如等价类、边界值、判定表法、正交法、场景法、错误猜测法等
2.3 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是对产品的性能需求进行分析,基于系统的性能需求和系统架构,完成性能测试的设计和执行,最后进行持续的性能调优。
性能测试的常见问题:
- 软件网页打开时越来越慢
- 查询数据时很长时间才显示列表
- 软件运行越来越慢
2.4 可靠性测试
可靠性(Availability)即可用性,是指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或者程度,一般用正常向用户提供软件服务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表示。
可靠性公式:
可靠性 = 正常运行时间 / (正常运行时间 + 非正常运行时间) * 100%
可用性指标:
- 99.99%:全年不能正常工作的时间只有52分钟
- 99.999%:全年不能正常工作的时间只有5分钟
2.5 安全性测试
安全性是指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完整、保护数据正常传输和抵御黑客、病毒攻击的能力。
安全性测试的常见问题:
- 输入域,如输入恶性或者带有病毒的脚本或长字符串
- 代码中的安全性问题,如SQL/XML注入
- 不安全的数据存储或者传递
- 有问题的访问控制,权限分配等
2.6 易用性测试
易用性测试是指软件产品在使用起来更加灵活和舒适,让用户获得舒适、易用的体验。
易用性测试的要素:
- 标准性和规范性
- 直观性
- 灵活性
- 舒适性
3. 按照执行方式分类
3.1 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static testing)就是不实际运行被测软件,而只是静态地检查程序代码、界面或文档中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过程。
静态测试的方式:
- 代码走查
- 代码扫描工具
3.2 动态测试
动态测试(dynamic testing)指的是实际运行被测程序,输入相应的测试数据,检查实际输出结果和预期结果是否相符的过程。大多数软件测试工作都属于动态测试
4. 按照测试方法分类
4.1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测试,它一般用来分析程序内的内部结构,针对程序的逻辑结构来设计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白盒测试的测试目的:
- 通过检查软件内部的逻辑结构,对软件中的逻辑路径进行覆盖测试
- 在程序不同地方设立检查点,检查程序的状态,以确定实际运行状态与预期状态是否一致
白盒测试的设计方法:
- 静态测试:桌面检查、代码审查、代码走查、代码扫描工具
- 动态测试: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
4.2 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就是在完全不考虑程序逻辑和内部结构的情况下,检查系统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是否能适当的接收输入数据而输出正确的结果,满足规范需求。
黑盒测试的优点:
- 不需要了解程序内部的代码以及实现
- 从用户角度出发设计测试用例
- 测试用例是基于软件需求开发文档,不容易遗漏软件需求文档中需要测试的功能
黑盒测试的缺点:
- 不可能覆盖所有代码
黑盒测试的测试方法:
- 等价类、边界值、因果图、场景法、错误猜测法等
4.3 灰盒测试
灰盒测试是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一种测试,多用于集成测试阶段,不仅关注输出、输入的正确性,同时也关注程序内部的情况。
灰盒测试的特点:
- 不能替代黑盒测试
- 主要用于集成测试阶段
常见面试题:你知道的测试方法有哪些?哪种用的比较多?
常见的测试方法有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开发人员主要用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测试人员主要用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对于测试人员来说,相较于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用的更多一些。
5. 按照测试阶段分类
5.1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与编码同步进行,针对软件最小组成单元进行测试,主要采用白盒测试方法,从被测对象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
- 测试人员:白盒测试工程师或开发工程师
- 测试依据:代码和注释 + 详细设计文档
- 测试方法:白盒测试
- 测试内容: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边界测试
5.2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也称联合测试(联调)、组装测试,将程序模块采用适当的集成策略组装起来,对系统的接口及集成后的功能进行正确性检测的测试工作。
- 测试阶段:一般单元测试之后进行
- 测试对象:模块间的接口
- 测试人员:白盒测试工程师或开发工程师
- 测试依据:单元测试的模块 + 概要设计文档
-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相结合
- 测试内容:模块之间数据传输、模块之间功能冲突、模块组装功能正确性、全局数据结构、单模块缺陷对系统的影响
5.3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对通过集成测试的系统进行整体测试,验证系统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的实现。
- 测试阶段:集成测试通过之后
- 测试对象:整个系统(软、硬件)
- 测试人员:黑盒测试工程师
- 测试依据:需求规格说明文档
-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
- 测试内容:功能、界面、可靠性、易用性、性能、兼容性、安全性等
5.3.1 冒烟测试
冒烟测试的对象是每一个新编译的需要正式测试的软件版本,目的是确认软件主要功能和核心流程正常,在正式进行系统测试之前执行。
冒烟测试的特点:
- 如果冒烟测试通过,则测试人员开始进行正式的系统测试
- 如果不通过,则测试人员可以让开发人员重新修复代码直到冒烟测试通过,再开始进行系统测试
5.3.2 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是指修改了旧代码后,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
回归测试的特点:
- 在整个软件测试过程中占有很大的工作量比重
- 回归测试主要由人工测试和自动化测试进行
5.4 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是针对用户需求,对通过系统测试的软件进行交付性测试,以确定系统是否满足验收标准,由用户或其他授权机构决定是否接受系统。
- 测试阶段:系统测试通过之后
- 测试对象:整个系统(包括软硬件)
- 测试人员:主要是最终用户或者需求方
- 测试依据:用户需求、验收标准
- 测试方法:黑盒测试
- 测试内容:同系统测试(功能、界面、可靠性、易用性、性能、兼容性、安全性等)
6. 按照是否手工测试分类
6.1 手工测试
手工测试就是由人去一个一个的输入用例,然后观察结果,属于比较原始但是必须的一个步骤。
手工测试的优点:
- 对测试人员技术要求没有自动化技术要求高
- 可以进行发散性测试
手工测试的缺点:
- 效率低
- 人员、时间成本较高
6.2 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是把以人为驱动的测试行为转化为机器执行的一种过程。
自动化测试的优点:
- 节省成本
- 提高测试人员执行工作效率
- 保障软件的质量
自动化测试的缺点:
- 对测试人员技术要求较高
- 不能发散性测试
7. 按照实施组织划分
7.1 α测试(Alpha Testing)
α测试通常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测试,目的是评价软件产品的功能、可使用性、可靠性、性能和支持。
α测试的特点:
- 测试的场所:公司内部
- 测试的环境:受开发方控制
- 用户的数量:相对较少
- 测试执行时机:先于β测试执行
7.2 β测试(Beta Testing)
β测试由软件的最终用户们在一个或多个场所进行,目的是为了发现软件是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β测试的特点:
- 测试的场所:用户环境
- 测试的环境:不受开发方控制
- 用户的数量:相对较多
- 测试执行时机:在α测试通过后进行
8. 按照测试地域划分
8.1 国际化测试
国际化测试需要测试软件在不同语言和地区是否能正常工作。
国际化测试的关注点: 布局时间, 日期, 数字格式, 货币, 机器型号
8.2 本地测试
前面的都属于本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