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前言
本学期上单片机的时候32就只是笼统的学了一下,基本是在吃51的老底,今天写实验报告的时候就发现有很多地方学的并不扎实,本文作为我的查缺补漏和巩固复习同时,也希望为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我现在用的是STM32F103ZE,在这里我就以这款开发板为大家介绍了。
提示:以下是本篇文章正文内容,下面案例可供参考
一、STM32F10x芯片命名规则
在STM32F10x芯片当中:
前五位是产品系列,STM32代表基于ARM的32位微处理器;
第六位是产品类型,F代表通用类型;
第七位到第九位是产品的子系列,共有101系列(基本型),102(USB基本型),103(增强型),105系列/107系列(互联型)等五种系列、四种类型;
第十位是芯片的引脚数,共有T(36个),C(48个),R(64个),V(100个),Z(144个)等五种;
第十一位是芯片的闪存容量,共有4(16K),6(32K),8(64K),B(128K),C(256K),D(384K),E(512K)等七种;
第十二位是芯片的封装型式,共有H(BGA),T(LQFP),U(VFQFPN),Y(WLCSP64)等四种形式;
第十三位是芯片的工作温度范围,分为商业级(以6表示,温度范围:以6表示,温度范围:-40 ~ 85℃)和工业级(以7表示,温度范围:-40 ~ 105℃)两种;
第十四位是内部代码,分为A和空两种(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
大致情况如下图所示:
一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有第十位和第十一位,也就是引脚数和闪存容量需要我们注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