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为了更好的理解,下面与SQL中的概念进行对比:
SQL术语/概念 |
MongoDB术语/概念 |
解释/说明 |
database |
database |
数据库 |
table |
collection |
数据库表/集合 |
row |
document |
数据记录行/文档 |
column |
field |
数据字段/域 |
index |
index |
索引 |
table joins |
表连接,MongoDB不支持 |
|
primary key |
primary key |
主键,MongoDB自动将_id字段设置为主键 |
二、MongoDB基本操作
2.1.数据库以及表的操作
#查看所有的数据库
> show dbs
admin 0.000GB
config 0.000GB
local 0.000GB
#通过use关键字切换数据库
> use admin
switched to db admin
#创建数据库
#说明:在MongoDB中,数据库是自动创建的,通过use切换到新数据库中,进行插入数据即可自动创建数据库
> use testdb
switched to db testdb
> show dbs #并没有创建数据库
admin 0.000GB
config 0.000GB
local 0.000GB
> db.user.insert({id:1,name:'zhangsan'}) #插入数据
WriteResult({ "nInserted" : 1 })
> show dbs
admin 0.000GB
config 0.000GB
local 0.000GB
testdb 0.000GB #数据库自动创建
#查看表
> show tables
user
> show collections
user
>
#删除集合(表)
> db.user.drop()
true #如果成功删除选定集合,则 drop() 方法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删除数据库
> use testdb #先切换到要删除的数据库中
switched to db testdb
> db.dropDatabase() #删除数据库
{ "dropped" : "testdb", "ok" : 1 }
> show dbs
admin 0.000GB
config 0.000GB
local 0.000GB
2.2.新增数据
在MongoDB中,存储的文档结构是一种类似于json的结构,称之为bson(全称为:Binary JSON)。
#插入数据
#语法:db.COLLECTION_NAME.insert(document)
> db.user.insert({id:1,username:'zhangsan',age:20})
WriteResult({ "nInserted" : 1 })
> db.user.save({id:2,username:'lisi',age:25})
WriteResult({ "nInserted" : 1 })
> db.user.find() #查询数据
{ "_id" : ObjectId("5c08c0024b318926e0c1f6dc"), "id" : 1, "username" : "zhangsan", "age" : 20 }
{ "_id" : ObjectId("5c08c0134b318926e0c1f6dd"), "id" : 2, "username" : "lisi", "age" : 25 }
- _id 是集合中文档的主键,用于区分文档(记录),_id自动编入索引。
- 默认情况下,_id 字段的类型为 ObjectID,是 MongoDB 的 BSON 类型之一,如果需要,用户还可以将 _id 覆盖为 ObjectID 以外的其他内容。
- ObjectID 长度为 12 字节,由几个 2-4 字节的链组成。每个链代表并指定文档身份的具体内容。以下的值构成了完整的 12 字节组合:
-
- 一个 4 字节的值,表示自 Unix 纪元以来的秒数
- 一个 3 字节的机器标识符
-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