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测IP是否可达的常用网络命令
ping
测试网络连通性,检测目标主机是否可达并测量数据包往返延迟。
telnet
远程登录到目标主机(已不推荐),或测试指定 TCP 端口是否开放。
traceroute
追踪数据包从本机到目标主机的完整路径,显示途径的所有路由节点。
2.Linux系统常见环境变量
• PATH:存储目录路径,系统按序从中找可执行命令。
• PWD:代表当前工作目录的绝对路径。
• HOME:指向当前用户主目录,用户登录后默认在此。
• ROOT:常指系统根目录“/” ,或root用户主目录“/root”。
3.Linux多个进程间通信机制IPC
UNIX 套接字:也称为域套接字,用于同一台主机上的进程通信。相比网络套接字,UNIX 套接字更高效,因为不需要经过网络协议栈。
信号量:用于进程间同步和互斥操作,可以控制对共享资源的访问。Linux 系统提供了 System V 信号量和 POSIX 信号量两种实现。
无名管道:最基本的 IPC 机制之一,通常用于父子进程间的单向通信。通过 pipe()系统调用创建,在文件系统中没有名字。
文件锁:通过对文件的加锁机制实现进程间的同步。Linux 支持建议性锁(advisory lock)和强制性锁(mandatory lock),使用 fcntl()或 flock()系统调用实现。
共享内存:最快的 IPC 方式,多个进程可以直接访问同一块物理内存。Linux 提供 System V 和 POSIX 两种共享内存机制。
这些 IPC 机制各有特点:
• UNIX 套接字适合大量数据传输
• 信号量适合同步操作
• 无名管道适合简单的单向数据流
• 文件锁适合基于文件的并发控制
• 共享内存适合需要高性能的场景
4.Linux快捷键(部分)
• H:光标移动到屏幕最上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M:光标移动到屏幕中间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L:光标移动到屏幕最下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G:即shift+g光标移动到该文件最下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dd:删除(或剪切)光标所在行(前面加数字表示删除连续的行)
• yy:复制光标所在行(前面加数字表示复制连续的行)
• dG:删除(或剪切)光标所在行到最后一行的数据
5.常用命令
• exec:用指定的程序替换当前进程的映像,即当前进程被新程序覆盖执行,原进程不再继续执行后续命令。
• bg:将当前在前台运行的任务放到后台运行。常用于暂停前台任务(用 Ctrl + Z)后,再用 bg 让其在后台继续执行。
• fg:把后台运行的任务调回到前台继续运行。一般配合 jobs 命令先查看后台任务编号,再使用 fg %任务编号 形式操作。
• jobs:用于查看当前有哪些任务在后台运行,会列出任务编号、任务状态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