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热心网友 —— 小林。
有位读者问了,我这么一个问题:
不管是 RPC 或者 HTTP,只要传输的内容是「对象」,要想在接收方还原出一摸一样的「对象」,那就需要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那什么是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呢?
RPC 能帮助我们的应用透明地完成远程调用,即调用其他服务器的函数就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发起调用请求的那一方叫做调用方,被调用的一方叫做服务提供方。
调用方和服务提供方一般是不同的服务器,所以就需要通过网络来传输数据,并且 RPC 常用于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需要保证其可靠性,所以 RPC 一般默认采用 TCP 协议来传输。同时, HTTP 协议也是建立在 TCP 之上的。
网络传输的数据必须是二进制数据,但调用方请求的出入参数都是对象,而对象是肯定没法直接在网络中传输的,需要提前把「对象转成二进制数据」进行网络传输,这个转换过程就做序列化。相反,服务提供方收到网络数据后,需要将「二进制数据转成对象」,这个转换过程就叫做反序列化。
总结来说,序列化就是将对象转换成二进制数据的过程,以方便传输或存储。而反序列就是将二进制转换为对象的过程。
为什么 RPC 经常提到序列化呢?
因为网络传输的数据必须是二进制数据,所以在 RPC 调用中,对入参对象与返回值对象进行序列化与反序列化是一个必须的过程。
HTTP 什么时候需要序列化呢?
举个例子。
客户端和服务端交互的数据是什么 JSON,这时候发送方需要将 JSON 将对象转换成二进制数据发送到网络,接收方需要将接收到的二进制数据转换成 JSON 对象。
说了,这么多概念,接下来跟大家说说有哪些常用的序列化方式?
JDK 原生序列化
Java 语言中 JDK 就自带有序列化的方式,举个 JDK 序列化的例子。
注意,这个例子是将 Student 对象保存到文件,保存到文件的数据是二进制数据,所以并不是说序列化只用在网络传输场景里,只要是保存数据的场景只能是二进制数据时,就需要用序列化。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学号
private int no;
//姓名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int getNo() {
return no;
}
public void setNo(int no) {
this.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