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1)
  • 收藏
  • 关注

原创 使用 Linux CSI Tool 收集10分钟及以上的WiFi连续人体动作数据

参考网上教程,断断续续弄了很长时间,终于实现了用Intel 5300网卡在monitor模式下进行长时间的收发包,特留此贴记录,后续的数据标注等问题等做到再更新,如有问题敬请指正。

2024-09-10 20:10:49 1507 3

带有时间戳的CSI数据的读取脚本read-bf-file.m

这个修改版的 read_bf_file 函数主要进行了以下改进: 1.增加了时间戳的读取和存储功能,每次读取一个记录前先读取 8 字节的时间戳,使函数能够处理和返回每个CSI记录的时间信息。 2.调整了内存预分配和文件读取逻辑,以适应包含时间戳的新数据格式。 3.改进了错误处理机制,增加了数据完整性检查。 4.修改了函数签名和返回值,新增 timestamps 作为第二个输出参数。 5.更新了相关注释和代码结构,以提高可读性和维护性。

2024-09-14

带有时间戳的CSI数据可视化文件read3.m

修改了原先的MATLAB CSI可视化代码以匹配我们的数据格式:每个包为8字节时间戳(毫秒)、2字节长度和实际内容,在原幅度-包号的CSI图像上的基础上增加了幅度-时间的图像,并将数据包中的毫秒时间戳换算为了秒,增加了总收包时长的统计,可在图底看出,图像数据为3个接收天线各30个子载波。 使用方法: 将负责数据读取的read_bf_file.m文件替换后,修改可视化代码read.m代码中的数据包路径与名字“sample_data2/test6.dat” 数据可视化之后会在工作区显示出csi数据结构(如1x3x30),发送天线数Ntx,接收天线收Nrx,数据包总数csi_trace等

2024-09-14

为每个数据包写入时间戳的log-to-file.c

原本的log_to_file写入的数据没有时间戳,不方便数据标注,其它博主的修改版又改为创建多个带以时间戳命名的数据文件,虽然读起来方便,但太复杂。 下面的修改版简化了文件管理,把毫秒级的精确时间戳写入了每个数据包中,这样数据标注时应该能更精确。 修改的log_to_file代码在monitor.sh脚本启动时只创建一个输出文件,文件名由命令行参数指定,所有数据包都写入同一个文件,每个数据包包含8字节时间戳(毫秒)、2字节长度和实际内容,程序会一直运行直到被中断信号(Ctrl+C)终止,并且每100个数据包会打印一次状态信息,包括写入的字节数、数据包计数和时间戳。 将修改版本替换原本代码后,需要重新编译,依次执行如下命令: cd linux-80211n-csitool-supplementary/netlink/ make clean make

2024-09-11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